说起学切脉,老师们在讲课时必定要把《内经》中的“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以及王叔和《脉经》中的“脉理精微,其体难辨,浮紧弦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这两句话背诵给学生们听,本意无非是说脉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不下番功夫,不可能得其要旨,孰料反而给其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致使学生中一部分人认为吾等皆凡夫俗子,均非神明,欲达到神乎神,难似登天,于是乎止步不前;一部分人心存成见,以为寸口脉就是血管之搏动,仅能数数心率,最多也就是知道有无不齐,完全西化,以致舍弃探究;一部分人认为脉理实在玄奥,一味苦钻,在尚不明各种单脉复脉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有人就与老师探讨起雀啄、虾游、屋漏、弹石等怪脉,甚至涉猎到荒诞的太素脉,以致越究越玄,误入歧途,流于偏僻。
其实脉象对于中医医生而言是最客观最直接的指标,其“言而可知,扪而可得”,并非玄妙无知,深奥难测。在学习中做到“积神存心,先察胃气,先易后难,由单到复”这十六字即可。
所谓积神存心,就是把王叔和二十四种脉象的精神实质,牢记背诵,烂熟于心,使心中明,指下有;常人之脉有胃、有神、有根,而神和根可归属于胃气,《医宗必读》说,胃气脉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扬扬。
学生们大多年轻体壮,多为无疾之体,属于常脉,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研切体验,方能知常达变;先易后难,就是从最易掌握的脉象学起,提纲挈领。滑寿在《诊家枢要》中指出:“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由此六脉切起,步步深入;临床上患者虽然多出现复脉,但单脉并非少见,在实习期间,根据代教老师的指点先切单脉,单脉明了,复合脉亦渐能掌握。只有如此,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升华理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在切脉之道上悟化出活泼泼一片生机,而距“三指有隔垣之照,二竖无膏肓之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7478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