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沟通
1、家长要有青春期意识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更不必说有预先干预的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这些家长由于没有青春期意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后知后觉,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现,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绪就会烦躁不安,进而直接影响对孩子无端干涉的频率、范围和方式,引起进入人生第二加速发展期孩子的强烈不满。
青春期是个体长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虽是悄然而至,但却是逐渐进入的,且有明显的生理发育表征(第二性征)和心理变化的外部表现。父母如果有青春期意识,对家庭教育能够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是会及时捕捉到种种变化,欣然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并坦然面对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减弱,修整以往的教育方式。相信这样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就会自然、顺畅得多。
2、实现好两个过渡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体验着自己的长大,他们“变得有主意了”,就是因为他们自觉长大了,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面对他们,父母必须逐渐实现从父母心态向成人心态的过渡。某些家长仍然抱着孩子还小时对他的那种“父母心态”,与孩子沟通,总是居高临下的态势,期望孩子还能像“以前那样乖”;一开口总是“教育”的口气,那么,孩子是不会向你敞开心房的。
第二个必须实现的过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从权威的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这点与第一点是密切联系的。对自觉已经长大的青少年,父母的权威在渐渐失落,当前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注重学习的家长,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的失落真有“一落千丈”之势。某些家长还一厢情愿地采用指令式、批评式的“教育”,道理都懂的初中生当然不会买账。他们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设身处地的。
3、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不对”
一位家长说到自己的孩子偏激,不听劝。这位家长说,有段时间,孩子一回家就说自己学校的一位老师这不好那不好,反正就是对这位老师偏见很深。这位家长很有技巧,因为平时孩子执拗起来,要是说他不对立马就会点燃火药桶,所以她并没有当面反驳孩子,而是私下里找孩子的老师谈了几次话,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之后这位家长反复考虑了怎样和孩子讨论这件事,最终这位家长灵机一动,和孩子说:“孩子,我和你们老师谈了,你们老师觉得自己确实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但是又没法拉下面子和你道歉,但是你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做的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孩子一言不发,但是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对于这位老师的看法变了,之后再也没有在家说过老师的坏话。
某着名教育专家表示,因为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时期,对于外界的看法相当敏感。所以一旦你明确的说他不对,他一定会脸红气粗地反驳。“一些孩子,只要你嘴里冒出‘你是不对的’几个字,接下来的沟通就会无效,因为你的理由他根本已经没有心思去听了,而是想方设法找你言语中的漏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专家建议,在遇到孩子做一些错事的时候,千万不能上来就否定他,而是要先肯定他正确的部分,然后话锋转到他不妥当的地方。
4、给予适切鼓励
青少年的父母总希望能够建立他们子女的“自信”,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信心的建立,来自于自我的成就动机与别人的赞美和鼓励。
许多父母吝于或疏于给孩子适切的鼓励,特别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求多过征求他的同意、苛责多于赞许。其实只要适当地把握“鼓励”的原则,沟通的结果多半是能趋于一个积极、正面的行为导向,使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的几个心理问题
1、抑郁苦闷。这种心理状况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事物的需求不能满足,从而出现低落的情绪:心灰意懒以及对事物无兴趣等现象。
2、紧张焦虑。青少年在发育时期,也常常也因为对一些问题和一些事情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3、自卑失望。自卑是一种由不适应的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态。怀有自卑心理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低人一等,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
4、社交苦难。每个人总要和人打交道,这种交道包括物质上的来往,也包括心理上的交流。人际交流的好与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