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是孩子的行为由环境决定,孩子可能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会成为坏孩子。这就是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这也是解释环境为何决定孩子行为的观点。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由于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很可能会成为坏孩子。这就是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特别是在家庭关系不够融洽,父母时常吵架,大打出手等家庭里,孩子更容易习得一些暴力行为。这些都是想宝宝不学坏的父母需要注意的,孩子的未来掌握在家长手中。
实验1:实验对象是72名3~5岁的孩子,每次将一名孩子带入实验室。实验室内有一个成人,还有玩具娃娃和一些修理工具。一部分孩子看到的情景是成人拿起玩具娃娃,拳打脚踢,同时还喊着:“打你的鼻子!”“打倒你!”另一部分孩子则看到成人只是安静地收拾修理工具,没有攻击玩具娃娃。
实验2:把4~6岁的孩子分成两组看电影,电影中有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的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孩子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那个人说:“你是一个强壮的冠军。”
而另一组孩子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另一个成人说:“喂,住手!我以后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接下来,就让孩子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有与影片中相同的道具。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孩子,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另一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实验3:在两组孩子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孩子尽可能地回想起榜样的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这两组孩子在模仿攻击性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差异,都能同样精确地显示出榜样的四种攻击性行为的顺序。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到孩子模仿的表现,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榜样受到惩罚的条件下,孩子也习得了这种行为反应,只不过没有同样地表现出来罢了。
实验说明了:孩子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变得具有攻击性,并且不管榜样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的是奖励还是惩罚,孩子都能从榜样那里学会攻击性行为。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家庭和社会中习得的,但家庭的比例更大些。平时父母要想孩子乖乖的,就要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暴力。一旦接触到暴力、攻击等阴暗面,就会迅速“染色”“变质”?难怪有“学坏三日”的说法。可是聪明的父母也可以通过实验的启示,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成长心理会随生活的环境决定孩子的性格。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人,恶劣的环境可以毁灭人。让我们来看看做家长的你们给孩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有一位心理学家精辟的概括了孩子与环境的14种关系,其中有7种不良环境,有7种健康环境。
1、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2、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3、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
4、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5、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6、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7、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存内疚。
8、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会充满自信。
9、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会爱己爱人。
10、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慷慨大方。
11、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会对世界多一份关心。
12、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有平和的心境。
13、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掌握目标。
14、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现在的家庭教育一部分也存在极端化,有的家长把孩子娇生惯养,有的家长却不能给孩子应有的关心。人们应该反省一下,既然生育了孩子,就有责任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养育。人们应该深思,给与孩子的爱是否恰当?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怎样才能为孩子的将来打一些牢固的基础。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3986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