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专心?破解四大迷思(5)

besoo2020-01-13  310

导读: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打击迷思3分心不是病,吃药非必须带去给医生评估,不一定就是过动症,吃药也非第一选项。不专注问题寻求医疗协助,可找出其他的核心问题,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因素影响。若确诊为过动症,吃药之前还有许多选项。少数家长带孩子就诊的经验不佳…

孩子为什么不专心?破解四大迷思(5)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打击迷思3分心不是病,吃药非必须

带去给医生评估,不一定就是过动症,吃药也非第一选项。

不专注问题寻求医疗协助,可找出其他的核心问题,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因素影响。若确诊为过动症,吃药之前还有许多选项。少数家长带孩子就诊的经验不佳,只见过医生一两次,就被开处方拿药,感觉是用不自然的方式使孩子安静下来;加上药物副作用,如食欲降低或睡眠问题,因而对药物多所排斥。

陈锦宏说,通常孩子要到四~五岁才会开始做诊断,学前儿也很少有确诊的案例。学前儿有过动倾向,大多会建议先用行为管理、认知行为治疗、生活环境安排或感觉统合治疗,并加强家长的互动知能。

罗心美说,有经验的儿童心智科医师都会长期蒐集孩子的在校在家讯息,经过全面的审慎评估才会下诊断。等到前面所说的策略都无效,且病症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业,医生才会给药。

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和发展中心主任易曼提醒,用药在严重个案治疗上是必要之恶;但重要的是,“家长、老师不要觉得有吃药就好,吃药不是终极手段,也不是方便自己的藉口,而是短暂的帮手。吃药後过动儿变乖了,此时家长更不能松懈,因为这正是积极进行行为治疗的好时机。”家长要特别观察与记录孩子服药後的行为改变与反应,提供医师做加药、减药或停药的重要参考。毕竟孩子不能一直依靠药物,家长和老师都得注意避免拿吃药当藉口。

打击迷思4避免贴标签,亲师需互信

专注力问题在校园相当敏感,很容易引爆亲师(亲师沟通指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大陆使用此概念较少,常使用家校沟通、家校合作之类。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注)冲突,变成大人间的战争。

复健科诊所的专注力门诊量增加,很多是被老师要求要检查注意力的小孩。有些家长不觉得孩子有什麽问题,医生也看过後,家长会要求开设“没问题的报告”给老师看,让医疗人员夹在亲师之间,相当为难。

张旭铠说:“根据医学诊断标准出报告当然OK,但报告上写”专注力可达二十分钟“意义何在?专注力没问题的报告,并不保证孩子学习不出状况。”亲师无法合作,把专注力问题归因得太简单,对学习不是好事。

每个小小孩都是从好奇的心出发看世界,这个很新鲜、那个好好玩。一旦找到了有兴趣的事情,小小孩也能很专注。专注的风格人人不同,但永远能在有兴趣的事物上,逐渐培养专注的技巧。然而在孩子还没熟悉专注技巧,还没发展出自我提醒能力时,家长就得适时扮演外在警醒的规划者角色,帮孩子:“从外”打造一个有结构的、可排除分心障碍的环境,“由内”以饮食、游戏与运动打造专注的体质,最後用合宜的期待带孩子自我认识,帮他们打造容易专注的心。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116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