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如何正确对待心理疾病?大多数人对心理疾病不是逃避,就是避而不谈,消极面对。其实只要正确对待心理疾病,也没那么恐怖。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对待心理疾病的三个误区
逃避不是办法就该积极治疗。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更低。
大多数人对心理疾病往往避而不谈,觉得得了心理疾病,就像踩到地雷一样,人完蛋了,这辈子也毁了。于是,即使内心已经非常痛苦,却在别人面前装作很平静的样子,更不敢到医院寻求帮助,“心痛”只有自己最清楚。
其实,心理疾病和感冒一样,任何人都可能中招,也是可以痊愈的。而且它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往往是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压力没有及时疏导和释放,日积月累,超过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后,逐渐形成。就像感冒之前,会有一段时间没有症状的潜伏期一样。消除下面三个误解,也许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它,最终战胜它。
第一,心理疾病就是“疯掉了”。
谁都会有焦虑、郁闷的时候,只是大多数人时间不会很长,自己能够调整过来。事实上,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虽然焦虑、郁闷的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调整有些吃力,但并不是真的“疯了”。
第二,心理疾病是治不好的。
其实,通过科学方法,很多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比如,焦虑障碍就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来门诊就诊的很大部分人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治疗的。而且经过规律治疗,调整了心理水平后,很多人都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更好了。
第三,心理疾病是性格问题,不用治。
虽然性格不能完全被改变,但是性格中一些不好的方面也是需要治疗的,因为这些不好的方面有可能已经是心理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催化剂。
因此,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心理疾病”。只把它看作是一个问题,和我们工作生活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一样,需要积极想办法,也有办法解决。
如何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心理问题积累越多,如得下到及时解决,就会发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若仍得不到疏导,持续一定时间就会从量变转为质变,形成心理疾病。而军营则是青年人最为集中的地方,青年官兵普遍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竞争激烈。尤其是军人的职业特点,生活一贯紧张,应激事件又多,决定了官兵将承受较之其他行业人员更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军营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打破官兵心理平衡的因素;家庭中的矛盾纠纷、突发的不幸事件、婚姻恋爱的波折、工作中的不如意,晋升、调级、工作调动、批评表扬、立功受奖,及至因工作、生活矛盾引起的争论……这一切,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在部队时有发生。所以,怎样正确对待心理疾病,积极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学会判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识。
人身体有了毛病,自己或别人很容易察觉,甚至有一点点头痛脑热就很敏感。而某些心理上的疾病,则往往不容易辨别、察觉,以致一个人已经有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还人不知、己不觉。有的官兵明明具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早期症状,管理者却“误诊” 为“思想问题”,于是反复进行思想工作,甚至给予处分。结果导致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官兵不但得不到治疗,反而由于人为的精神压力,郁郁成为重症。这说明,学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据三个标志:
一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人的心理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现实的反映,一般讲来,人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周围客观现实的。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的心理总与客观现实不符合,那就可以判定,这个人的心理有些失常了。如,明明没有人叫他的名字,他总听到有人在喊他或骂他;明明大家对他很好,他总认为别人给他过不去,甚至常怀疑别人要害他。
二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正常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活动都是协调一致的,人的认知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调,不仅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虽经别人帮助和分析,仍坚持己见,总是胡说八道,喜怒无常,缺乏自知、自控能力,不与人交往,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这人已患了某种心理疾病。
三是看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人的个性特征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一个人的某种个性特征突然变得异乎寻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态了。如,一个人本来很活泼,性格很开朗,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表情呆板、忧郁沮丧,甚至悲观厌世。
其次,要坚信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
尽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官兵,不要过分地惧怕、恐惧,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强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在心理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够治好。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177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