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为何女性心理易焦虑?女性的压力也是不小的,会因为工作,生活等等的事纠结,严重的话会形成焦虑,那为何女性心理易焦虑?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
一、为何女性心理易焦虑
1.四大特性让女性爱焦虑
现代社会,一切都很浮躁,以至于焦虑情绪的发病率非常高,只不过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因人差异而已。
“我整天都为工作和孩子而感到焦虑”。专家认为,对于女性群体因为工作、生活、婚姻等琐碎之事而纠结的心理状态,其实就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焦虑情绪症状,或者说是一种情绪上、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
而心理专家眼中的焦虑症看起来就严重得多了,焦虑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其中41%为广泛性焦虑,即无缘无故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同时可能还会伴有注意力不能集中、警觉增高、记忆障碍等特点。
“在人群中,焦虑障碍比抑郁症患病率高”。经调查,目前我国焦虑障碍患者人数多达5700万。专家认为,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内分泌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天生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缺乏自信四大特性,成为比男性更容易“焦虑”的人群。
2.未婚时事业是职场女性焦虑的重点
在职场打拼了好几年的于晶晶说,称自己是“忙并焦虑着”,完全体验不出工作的快乐,手边的事情永远感觉做不完:报读的夜校又要开学了;工作又开始进入旺季;邮寄给杂志的论文还没消息,一直在等待……于晶晶是典型的“工作狂”,一件事情没有做完,总感觉心中有一块巨石般让她焦虑不安,以至于晚上做梦都能做到自己还在拼命做事。
即便如此,于晶晶经常无法积极肯定自己的工作表现,她自己常常会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是由于“运气好”、“时机恰当”或“侥幸”,而非自己的努力、坚持和投入的产物。因此,在潜意识中总是害怕有朝一日会被人发现自己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专家说,女性在职场上叱咤风云,表面风光,其实在潜意识里往往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这种压力和焦虑往往来源于自身,特别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在事业上严谨、上进的完美主义者。
3.子女成为婚后女性的焦虑对象
在职场上打拼,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和老公的生活,职业女性在角色户转换时还都要受到双重压力。然而要维持现有的工作水准,同时又要兼顾家庭,操心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往往会让职场的女性,无力分身,最后心身疲惫,以至于相当多的职业女性无法把“事业、婚姻、子女教育”调和到一个平衡状态,矛盾的结果,就是三者成为彼此的负担。
最近,就有一位妈妈患上了焦虑症而来就诊,肖主任说,原因既不是她事业不顺,也不是老公有了外遇,而是孩子误入歧途。原来这位妈妈的事业做得相当成功,但由于忽略了孩子的教育,现在儿子已经有“吸毒”的迹象,这让妈妈心力交瘁,十分痛苦,诱发焦虑症发作,甚至出现想自杀念头。
专家认为,女性很容易把事情朝最坏方向考虑,而这种不确定性却又是她们真正无法承受的。如果她们不能准确知道将来的结果是什么,那必将很痛苦。
4.处方:自信
自信是治愈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有焦虑症倾向的人,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能最终驱逐焦虑。
轻微的焦虑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人是一种激发、挑战,但是若因此影响到正常生活就要引起注意了,专家表示,如果您感觉承受的焦虑情绪过重,不要忽略,及早寻求心理医生纾解之法。
二、怎样预防心理焦虑
1.自我放松。
如果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
2.药物治疗。
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还可以遵照医嘱,选服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心理调节。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如果患了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则应向心理学专家或有关医生进行咨询,弄清病因、病理机制,然后通过心理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和可能有关的因素,解除对焦虑发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3.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4.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22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