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心理问题_毕业生心理建设

besoo2020-01-13  24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毕业生心理问题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毕业生要做好心理建设。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毕业生对于2009届的毕业生来说,这个夏天无疑非常难熬。尽管离校日期已至,然而,根据39健康网最近发起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健…

毕业生心理问题_毕业生心理建设

乐雅养生网导读:毕业生心理问题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毕业生要做好心理建设。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毕业生

对于2009届的毕业生来说,这个夏天无疑非常难熬。尽管离校日期已至,然而,根据39健康网最近发起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近半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

经济危机、经济下滑、职位压缩、人才过剩……毕业生们的求职路可谓艰难重重,可拿到一份offer就真成了幸运儿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参加调查的已成功就业毕业生中,竟有8成学生不满意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么多毕业生心存不满呢?心理专家游涵认为:这首先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考上大学之后,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顺利地展开美好的生活……毕业生们这样的思想从小就被家庭、社会所灌输,虽然他们也明白现今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内心对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还是有很大期待。而且,如今的毕业生也不像过去如同天子骄子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尊重,造成的落差也是他们对现状不满的原因。

如何调整自己的这些不满情绪,更快接受并适应新工作呢?游涵建议:作为应届毕业生,首先要告诉自己“十年寒窗苦”并不仅是要对父母的期望负责,职业生涯的成功也并不取决于自己的专业以及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是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二是认识到进入社会实际是一个重新适应、从头学起的过程。因此,在就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毕业生们可先选择在一些有成长空间的中小企业就业,等待发展的机会。

相对于这些已处在适应期的职场新人来说,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显然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而抱怨易成为他们发泄压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自己身处在“抱怨”的环境中,身边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以此宣泄心中不满。

游涵指出,学生们这种怨天尤人的表现,说明了他们还是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弱,总想通过自己的抱怨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安慰,却不是自己积极地寻求途径去克服难关。而周围的同学如果受其影响,同病相怜,这其实也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真正能够独立自主的学生,是不会受到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调查中显示大部分的孩子都在抱怨,这其实还是受了成长环境的影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就心疼,而自己更心疼自己,以致于遇到困难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很消极的抱怨。

但社会不能一味的责怪这些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过去的孩子有手足关系,而现在的孩子都以自己为主,他们背起的最大的责任是计划生育,所以他们不简单,本来就是自己独自长大的,缺乏更丰富的经历,而社会还给予他们诸多批评,这是很不公平的,在游涵看来,社会更应给予孩子们帮助和支持,给他们开启一道理解之门,告诉他们社会接受你,也请你接受你自己。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孩子们会采取包括“抱怨”、“倾诉”在内的种种方式排解压力,但无例外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愿与父母、老师交流,不愿从这些生活经验丰富的长者身上获取安慰和鼓励。这又是出于何种原因?

游涵看来,学生们不愿意与父母、老师交流,这有可能是因为在以往的沟通中他们曾经受到过伤害,家长常常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认为他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不可行的,导致了这些毕业生觉得长辈是无法沟通的,自己是无法得到认同的。

在这种时候,家长不应该只会埋怨,而要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自己不能获得信任?特别是对那些心中有了焦虑、抑郁、茫然却谁都不愿意说的毕业生,家长们更应该自我反省,积极与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此外,游涵还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以下释放不良情绪,排解压力的好方法。

一是去旅游,特别建议是到海边去,与大海做亲密接触,或者到三峡去,这些地方非常利于拓展年轻人的视野、开阔胸襟,并由环境影响,进而感受并适应人生本就会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状态,而年轻却是最有能量最有创造力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并且还应认识到当人处于非常抑郁的状态时,反而是最能激发个人潜能的时期,因而不能因小小挫折自暴自弃,而该以更积极地心态去面对挑战;二是建议多做运动,而这其中最好的是游泳,让自己身心都沉静于水中,远离燥热的环境,让水润泽身心,这对治疗失眠、紧张、焦虑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年轻人应该认识到,环境不同,经历不一,性格不同,就像不同的杯子一样,可是水能够进入任何形状的杯子,所以,你想找到工作,想让社会接受你,你就该变成水,水可以低下头往低处流,可以把自己打散了再重新聚合去适应环境,因此建议学生们该多接触水,在水中悟道,领悟生命。

第三种方式就是多交流,与朋友、家人等,倒出心中的苦闷,寻求朋友、家人的宽慰和帮助。而且,还不单只是熟悉的人,还鼓励学生们可以多向心理咨询师倾述,得到更专业的帮助。另外还建议的是,多交流不能局限于一对一等形式的交流,年轻人更应很好的利用网络,比如说进入某个社区或建立博客群、QQ群集体讨论交流,把遇到的困难、心中的苦闷都在这里诉说,让更多的人开解你、帮助你,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这样达到的排解压力、舒缓焦虑、重树信心的效果非常好。

毕业生的心理困境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还没有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极易产生紧张、迷惘、郁闷、烦躁等情绪,表现出心理脆弱、心态失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应该对这些毕业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摆脱困境,重建信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似乎有点手足无措。“工作不好找,回家找父母”的“啃老族”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急嫁族”,成为了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的产生,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境。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困境一:就业目标模糊

目前,由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职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力”,导致“毕业生不知何处找工作”,表现为或急功近利、缺乏远大理想,或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或职业目标长时间没有确定。

心理困境二:心理误区多

面对激烈的竞争,毕业生容易产生心理误区,他们或相互攀比、缺乏主见,或脱离实际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因而就会产生焦虑、失落、恐惧等情绪。

心理困境三:心理冲突增多

有的毕业生心理冲突明显,表现为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注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公平竞争但期待自己特殊化;希望独当一面又渴望别人帮助。

心理困境四:自我认知偏差

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群体意识的特殊性,大学生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有些学生往往自我估价过高,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尽早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于是,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竞争等现象,就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心理困境五:心理封闭

有些学生在找工作时疲于奔命却总是不尽人意,经历了一次次的打击却仍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他们就产生自我怀疑和恐惧社会,甚至出现多疑、孤僻、自卑等症状。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对学生本人不利,对其家庭,对社会,也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面对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一些工作无着落的大学生出现焦虑、迷茫、失落等症状,觉得前途灰暗,心理压力较大。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凸显出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不足。

在临近毕业时,高校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鼓励他们树立乐观、平和的就业心态。高校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有专家指出,高校专业化、精英化教学模式的天然缺陷,容易导致学生自我期望值过高而又不适应现实社会。

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借鉴经验,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建立系统的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求职心态的调整和择业技巧的教授,或者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引导学生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时,有关人员应多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让学生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

先解决心理问题。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254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