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留学,我们印象中更多的是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读研究生或博士等。但如今,在这股留学潮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小小的身影,他们大的有十几岁,小的只有七八岁,早早地便背井离乡,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始一人闯荡海外的生活。近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已占中国留学总人数的22.6%。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局的一项统计则显示,2012—2013学年,在幼儿园到中学12年级的国际留学生中,中国小留学生占到了六成左右。中国小留学生正日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留学力量。
对此,专家表示,低龄留学往往没有想象得那么好,社会文化差异、父母关爱缺失、自控能力不足等原因,让许多未成年孩子到国外后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甚至导致多种心理问题。
“留学让我成长,也有煎熬”
“留学让我成长许多,但煎熬也很多”,留法归来的孙小姐苦涩地说。初中毕业,小孙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留学生涯。国内扎实的教育基础让小孙在学业上很轻松,常被老师赞为“聪明的东方天使”。然而,她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出国后,我的苦恼无人倾诉。家人让我多与当地人交流,可他们的圈子很难融入。爸妈给我打电话,我的声音听着很轻松,其实早已泪流满面。”一次回国休假,父母发现曾经俏皮的闺女变得沉默少言。爸爸说这是成熟的表现,但妈妈坚持带她去心理咨询。一番交流后,小孙被确诊为轻度抑郁。家人很震惊,一度想让她终止学业。好在经过几次咨询,小孙的抑郁症状得以缓解。
在小留学生中,小孙这样的情况很普遍。一项针对中国低龄留学生的调查显示,26%的人以网络打发时间;17%的人缺乏倾诉对象;“心情畅快”的仅占7%。
低龄留学4大困惑
低龄留学确有好的一面,能让孩子在语言和思维上得到更快发展,还能开阔眼界、增加阅历。但青少年期是培养完美人格的关键阶段,此时缺少父母的关爱,会对心理和性格产生影响,比如,心智不成熟的小留学生常要忍受孤独和无助的折磨。还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过不了语言关,进不了正规大学,干脆放弃学业,整日上网或泡酒吧消磨时光。许多独生子女出国后,各方面不得不自己拿主意,面对难题时干着急。
尤其以下四个方面,会对小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困扰。首当其冲的是,出国前孩子从电影等渠道了解的西方是时尚的、科幻的、无拘无束的,可走出去却发现,事实并非想象般美好,心理落差会打击积极性。其次,出国后,孩子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圈,陷入过不惯又融不进的窘境,思乡情结愈发强烈,产生孤独、无助的消极情绪。再次,小留学生常缺乏沟通,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与不信任感,他们会怀疑出国是否正确、怀疑自己是否具有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怀疑身边人对自己是否真诚等。此外,国外的教育重在自修,需要主动寻找答案,接受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很难适应这种主动式学习。小留学生们在克服语言、文化、教育等障碍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小留学生的心理难免变得敏感、脆弱,容易为了小事大发脾气,甚至把玩笑话曲解,进而产生怨恨和攻击行为。
留学前做好评估
送孩子出国见世面是好事,也有利发展,但多大送出去,还需家长认真评估,看他们有无独立生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评估也很重要,开朗、敢于表现的孩子能更好适应西方校园,而孤僻、内向的孩子并不适合西方教育。同时,家长还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
一旦决定送孩子出国,就要帮他们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锻炼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处理留学相关事宜,或试着料理家人的起居。2.学会情绪调节,有意识地帮孩子塑造良好人格。3.学会理财。许多小留学生存在过度消费问题,家长要提早帮孩子做好理财规划,及时了解孩子的资金状况。如果在这些准备中,发现孩子难以做好这些,家长就需要再衡量一下了。
将孩子送出国门后,家长要与他们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上的变化;给孩子正确的指导,鼓励孩子敞开心扉;提供物质以外的精神支持,告诉他“家是永远的温暖港湾,若是累了就回来”。若发现孩子有情绪低落、喜怒无常等状态,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暂时的、阶段性的问题,一定要提早想办法。必要时要将孩子接回国内,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301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