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易产生恐惧心理 家长如何击退宝宝的恐惧感

besoo2020-01-13  204

导读:很多情况下,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这种“恐惧”是胆小,会责备孩子不够坚强、大胆,甚至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了异常。准确来说,这种“胆小”心理其实是宝宝的“恐惧”心理,它反而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发展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恐…

3-6岁易产生恐惧心理 家长如何击退宝宝的恐惧感

很多情况下,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这种“恐惧”是胆小,会责备孩子不够坚强、大胆,甚至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了异常。准确来说,这种“胆小”心理其实是宝宝的“恐惧”心理,它反而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发展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恐惧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孩子恐惧情绪产生的原因

1、未知事物产生恐惧

可以说,恐惧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较早的一种基本情绪之一,用斯波克博士的话说,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恐惧心理,因为世界上充满了他们不知道的事物,这些恐惧体验,有的来自于孩子的本能,比如,过大的声响天然会让孩子恐惧;有的孩子会由于想象而产生恐惧,比如,听妈妈讲过狼外婆的故事后,就产生了对大灰狼的恐惧。甚至,当他们的秩序感受到挑战的时候,也会产生成人可能看不懂的恐惧。

幼儿无法像成人一样区分幻想与现实的不同,当他们看见某种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可能会联想到另一件可怕的事情上,并且确信自己的联想为真。

当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因应环境的需要,就会因为害怕失去掌控感而感到畏惧,可是受限于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不足,无法把整件事情弄清楚,就会因此而感到害怕。

2、家长保护太多

在孩子喜欢自由探索的空间敏感期,如果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过于焦虑,处处给孩子设限,动辄一惊一乍地呵斥孩子,就容易让孩子获得这样一种意识: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充满了危险。

家长事无巨细的呵护又让宝宝难以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愿意独自睡觉、不愿意自己上学,自然就少了许多独立面对世界的自信。

有高焦虑特质的孩子,通常他们的父母也具有高焦虑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要管,从孩子学走路就开始了:“小心啊宝宝!不要跌倒啊!走太快了…”。又例如,如果妈妈本身也很怕黑,一停电就大声尖叫,孩子见到大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就会做出负面模仿,加深对黑暗的畏惧感。

这样等孩子发展到2、3岁以后,往往也会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而缺乏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如较少带他出门、限制他和同侪间的互动…等),新刺激一旦少,孩子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自然也就变得容易畏惧了。

事实上,幼儿的发展必须透过对周遭事物的探索、触摸、观察与互动,来获得成功、愉悦的经验,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因此,父母若是经常将每件事都视为是危险、困难的,事事都帮孩子出主意或代劳,容易让孩子缺乏信心,同时也认为环境中的大小事物都是危险的,自然容易有适应不良、畏惧的心理产生。

3、父母不良教养方式

若孩子的身体曾经承受过痛苦,或是精神上有过明显的负面情绪经验,其自我保护机制就会不断提醒他,这个东西不能碰、最好马上躲开它,畏惧感就会因此产生,例如:原本很喜欢狗狗的孩子,一旦被狗咬了,从此看见狗就会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

这时,爸爸妈妈若没有做适当的处理,反而以威胁,如“不乖一点下次再叫狗狗咬你!”“再不听话,黄鼠狼来抓你!”在相同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下,孩子就可能越来越退缩、胆小且缺乏自信。

4、不良环境所致

年幼的孩子怕鬼也是受到成人世界的渲染所致,当电视媒体或身边的大人谈论到鬼怪时,其严肃、惊恐的表情和动作,及当时诡异的气氛,这些画面都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在听故事或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头脑中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表象,偏偏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很容易在头脑中再造组合可怕的形象,再加上他们还难以分清想象和现实,很容易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真实性的存在,并跟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频繁出现恐惧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孩子就会一味害怕地说“怕外星人”“后面有人”,大多是受这些不良的环境渲染了。

二、怎样击退宝宝的恐惧情绪?

由此可见,孩子天然与恐惧有着不解之缘,出现恐惧行为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的恐惧做出反应呢?

1、不要否认孩子的恐惧情绪

不管孩子恐惧的对象在成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家长都不要若无其事地一笑置之,或者借机教育孩子要勇敢之类,这个时候孩子所需要的,不是成人的嘲笑或教导,而是他们的情感支持,所以,共鸣孩子的恐惧感受,告诉他们无论遇到多么可怕的事情,爸爸妈妈都会陪伴着她,不仅可以让孩子来自成人的理解和支持,还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从而增强对抗恐惧的信心和力量。

2、主动放手,做个好榜样

由于孩子的情绪体验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很大,父母不妨做好勇敢角色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孩子第一次接触某事物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表现出对某事物的正性情绪体验,孩子就可能消除对那个陌生事物的恐惧,比如,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看到狗的时候,表现出对小狗的紧张情绪,则孩子就会认为狗是很可怕的,反之,如果家长友好地去跟小狗互动,则孩子害怕小狗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当然,鼓励孩子随时表达自己的恐惧情绪也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有时候孩子经历恐惧体验的时候,还会出现出于自尊考虑不愿意承认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妨尊重孩子的心理状态,给孩子行动上的支持,而不是追究她的内心想法。

3、吓唬孩子?NO!

由于孩子的恐惧通常跟想象关联密切,平时家长还可以尽量避免激发孩子恐惧想象的语言,那种动辄用“大灰狼”、“怪兽”吓唬孩子的做法,通常很容易触发孩子对可怕形象的想象,引发恐惧行为。

4、给宝宝解释真相

比如,如果孩子害怕雷电,就不妨给他讲讲雷电产生的道理,已经熟悉的事物,就会少了许多神秘感,恐惧感自然也就少了根基。当然,带有恐怖、惊吓的影视、图书等传播工具就要避免跟孩子接触了。

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就是平时多注意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内在的力量,一个对自身力量充满信心的孩子,会对掌控环境的能力充满自信,不再容易怕这怕那,缩手缩脚。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310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