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大学生不愿与谁同游?假期大多数大学生都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但是,要说和谁一起旅游的话,问题就来了。大学生不愿与谁同游?你又愿与谁同游呢?
惨淡也好,淡定也罢。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是个人基本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的蓄水池,也是个人社会化活动最频繁的场地。其亲情、责任、教育功能,不会因孩子们上了大学暂时地逃离父母眼球而告一段落。
近日,有媒体走进高校进行了一项调查:“你想和谁一起旅游,盘缠从何而来?”结果显示:七成表示最想和好友或伴侣一起,两成大学生希望自己一个人游玩,而愿意和父母同游的大学生仅占一成。这样的结果一经公布引发网友热议,一边是父母顿感心灰意冷的惨淡,一边是少数人“不愿和父母出游,是孩子正常心理发展”的淡定。
“九成不愿和父母同游”的调查结果,虽不能断然认为大学生亲子关系从此走向了危机,但家长要学会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尤其大学后,及时变换角色。具体说来,家长要从“大学生的领导者”角色积极转变为“大学生的参考顾问”并学会读懂孩子们爱的语言。
不愿和父母出游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九成大学生不愿和父母出游,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咨询的贾洪武说,这个调查结果很正常,是人类正常发展的心理过程。
贾洪武介绍,孩子在十二三岁以前,和父母属于粘连关系,不愿离开父母,父母去哪儿他们就去哪。
十四五岁之后,子女开始发展朋辈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此时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便开始挣脱父母。大学是这个时期的高峰期,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更愿意和朋友出行。
到大学毕业组建家庭后,子女们又会再次返回接近父母,此时他们的独立愿望和事实都已经完成了,不需要再向父母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反而想和父母一起出游。
“‘九成’这个数字并不说明亲子关系的不好,父母也不要为此伤心。”贾洪武说,年轻时子女出游更多关心自己玩得开不开心,三四十岁之后则会更多考虑父母的体能和愿望。因为年轻时他们在父母面前是弱势群体,不会去主动照顾父母的感受,中年之后,父母在他们面前反而变成弱势群体了。
他建议,此时的父母不要对子女抱有过多期待,应放手让子女按照各自的想法去做,也不要因此埋怨孩子。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经历三种文化: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走到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了后喻文化时代。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父母和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和信息的鸿沟;再加上孩子步入成年阶段后渐渐开始形成了自我的独立人格,渴望足够的成长空间和充分的行动自由,逐渐形成了自己看世界的“窗口”。但知识的鸿沟并非无法跨越,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凭借努力得以缩小,诚如美国教育学家克莱尔所言: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
但现实是,不少父母一味拘泥于过去,坚持把“年龄代沟”当做沟通的挡箭牌,提起“土豪”、“萝莉”、“人艰不拆”依旧无动于衷,此番此景之下,孩子怎会有跟父母交流的欲望和谈资?
再者,依靠伦理道德维系的亲子关系似乎贯穿孩子成长的一生,大学生子女也不例外。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作祟下,不少家长完全忽略了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权,过多考虑的是传统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责任。学业、恋爱、交友、未来的种种都要被置于父母的旨意下,甚至还要被寄予厚望去实现父母年轻时未竟的梦想。父母们似乎忘记,在当今充满变革、追逐个性的时代里,绝对的束缚或者“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对大学生子女的放纵,都是侵犯孩子心灵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只能扼杀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究其根本,还是父母缺乏对大学生子女心灵的关注,不能蹲下身子平等地和孩子通。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看来,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大部分是通过沟通来进行的,家庭的沟通方式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当父母和大学生子女之间产生分歧时,父母要主动地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去了解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正如熟悉美剧的观众会发现美剧中有一句重复率很高的台词 “We need to talk”或者是“Lets talk about it”一样,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建立更为温暖的大学生亲子关系。此外,沟通的过程中,一种平等的信任感也需要被建立,自我的建立会让孩子升腾起强烈的自尊感和被认同感,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拥有一个自主的独立人格。
大学生亲子关系的调查与其说令父母心灰意冷,不如说是给家长的一份“礼物”,发人深省。亲子关系是在爱的熏陶下绘出的点缀生活情致的一笔,它可以形形色色, 也可以五味杂陈;可以热烈如火,也可以温婉含蓄。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定被彼此的爱所深深包裹着,只是在爱的能力上还要继续修炼。
带父母旅游应该注意:
1、去熟悉的地方。旅游中的小状况,对你事小,把父母弄紧张就麻烦了。在熟悉的地方可以省去许多前期功课,避免出状况,就算出了状况也容易变通,父母完全操心不上。
2、少去几个地方。在同一个地方多住一会,深入一些。这样玩得彻底,同时也照顾了父母的体力,容易安排休息。
3、注意身体状况。毕竟老了,步行不要安排太多,沿路要随时能找到座位和厕所。了解好医疗保险,随时做好父母生病的心理准备,行程调整的余地要大一些。
4、尽量回避物价。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就算是花孩子的钱,这也需要时间适应。
“留守儿童”渴望亲子同游
“还是很想和父母一起旅游的。”汉口学院大二女生李孟是荆州石首人,爸爸在家务农,妈妈外出打工,过年才回家一次。她的印象中,爸爸是大一时送她上学才来了一次武汉,当时匆匆就回家了,一家人也没有正式地出去旅行过。
“大一时常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为了省钱通常都会去东湖磨山、森林公园等一些收费较低的景点。”李孟说,平时零用钱省着点就行,像欢乐谷等门票贵的地方她都还没舍得去。然而每次和朋友们玩得开心时,李孟总会想到父母,想到他们从没好好地旅行过就会觉得心酸。
大二了,李孟周末一直在四处做兼职,她希望能够用自己挣的钱带爸妈游武汉。而这些,她从未跟爸妈提起过,“我想等到寒假给他们一个惊喜。”李孟开心地表示。
“从小爸妈就在外打工,见面机会很少,父母都很不容易,我一直很愧疚。”湖北工业大学大一男生周帝松说,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不管哪里都可以,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
与父母出行同游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不同,那就是性格差异,在我看来,与父母一起出行的最大问题,是在旅行中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他们。他们是我们的家人,但同时也是我们的旅伴,我们对同行的旅伴都能以求同存异的心态,为什么对自己的父母就不能呢?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359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