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质疑症 为什么我们的信任感不见了

besoo2020-01-13  56

导读:不久前,一名来自江西德安县的网友发帖称,经常看到县城管执法局局长在街上捡垃圾。帖子发出后,有网友力挺,称局长带头做环卫工作值得肯定;也有网友直接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就是在作秀,并非当事人心甘情愿。不久前,鲁若晴这个名字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

习惯性质疑症 为什么我们的信任感不见了

不久前,一名来自江西德安县的网友发帖称,经常看到县城管执法局局长在街上捡垃圾。帖子发出后,有网友力挺,称局长带头做环卫工作值得肯定;也有网友直接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就是在作秀,并非当事人心甘情愿。

不久前,鲁若晴这个名字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这个23岁的青岛女孩年初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者虚构的人物。一些媒体和网友甚至宣称,最初向大家介绍鲁若晴抗癌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证实,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完全无中生有。

前段时间,在甘肃省武威市面向全国的公开选拔中,1989年出生、工作刚刚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拟被破格选拔为副县级的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消息一出,类似“火箭干部”、“萝卜招聘”、“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质疑声便频繁出现在网上。最后,相关部门公布了严格而透明的选任程序,人们心中的“黑幕”疑虑才逐渐消除。

“质疑”成为习惯性思维

公众首次接触鲁若晴事件的相关新闻时是什么反应?调查显示,39.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怀疑过其真实性,28.0%的人没有怀疑过;32.3%的人表示不知道这个新闻。

“习惯性质疑症”是指一种利用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思维和行为。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习惯。一听说有年轻干部被提拔,立刻就怀疑是“官二代”;一看到有人不计回报地做好事,就质疑是在作秀……网络上类似的炒作太多了,所以习惯性地选择不相信。许多人感叹,当大家都习惯性质疑时,我们社会原本就不多的信任,也被蚕食得所剩无几。周围很多人都有“习惯性质疑症”,特别是在微博上,人们似乎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被感动,生怕被欺骗。“狼来了的故事发生太多次了,傻子才敢轻易相信。”

“质疑的确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气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表示,有些质疑并不是坏事,哲学家也常常质疑,但问题是,这一种“习惯性质疑”是不假思索、本能反应的、且不管后来披露的证据如何,都坚持不变的质疑。这类质疑总是从负面去猜测别人的动机,比如,一看到某人做好事,就认定别人在“炒作”,这种无端却坚定的习惯性质疑,可能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

为什么人们会习惯性质疑?

调查结果,人们会习惯性质疑的原因有:

1. 社会上炒作太多,不敢轻易相信(65.6%);

2. 社会出现信任危机,不再相信高尚和纯真(63.8%);

3. 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36.3%);

4. 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凡事想最坏(32.2%);

5. 一部分人误导公众的结果(30.2%)。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484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