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家族里或邻里间往往有好讲故事的老爷爷,对历史人物、传闻轶事乃至演义小说都津津乐道,引得孩子们,也许大多是男孩子们无限神往。而奶奶们的故事则大多围绕着现实生活里的人物,往往以“你爸爸小时候”等开头儿。
男性似乎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很多男孩子从读书开始就对历史课特别感兴趣,长大后亦喜欢谈及历史人物和史实。及至《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等历史小说和电视剧,以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无数观众的关注、喜爱和评论,其中大多数也是男性观众。
男性比女性更偏爱历史的心理原因
第一,历史是围绕着少量拥有至高权力的个体所展开的舞台,而男性的权力动机普遍高于女性,因此更容易受到吸引。
男性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权力动机水平,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生物性的缘故,雄性动物需要参与到激烈的社会地位竞争中,以获取最大的生存与繁衍资源;另一方面,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说,社会文化普遍鼓励男性参与更多的竞争,使得男性的权力动机受到社会的强化。
在历史资料、轶事和文学作品中,除以权力内容为核心之外,男性主人公在数量上也占据着绝对优势,女性角色往往成为陪衬。这种文本方面的性别差异也可能是造成历史偏好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达到如此高的权力地位,而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英雄、侠士等男性主人公以其生动的形象和传奇的人生,为男性阅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替代性满足。
第二,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男性往往比女性面临更高的死亡焦虑,而以大历史的视角来看待人生,容易让人产生豪迈与豁达之情,形成对死亡焦虑的一种积极防御。
死亡焦虑是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因为人是一种能够意识到死亡之必然性的动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对此的恐惧与焦虑困扰,而每个人都在无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来防御死亡焦虑。
常见的防御方式包括,通过生儿育女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通过著书立说而使自己达到某种程度的“不朽”,通过教育和影响很多人而使自己在他人身上留下印记,等等。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女性因能怀孕生产,而较之于男性更容易克服死亡焦虑。很多女性为家庭和子女全心投入,将其视为她们生命的全部意义,以至于达到“忘我”,死亡也就变得不足畏惧。
而男性因为无法亲身孕育生命,要达到这一点就相对更困难一些。放眼于历史是达到“忘我”的一种替代性选择。历史中的人物可以借身后名而达到不朽,通过进入他们的世界,感受个人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和位置,人们更可以体味人生如白驹过隙,更能够直面生与死、伟大与渺小、不朽与无名这些议题,有利于以更高的视野来探究人生的意义。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爱好历史总能够使人增长知识和见识,扩充眼界和视野,提高人的修养与格调。不过凡事物极必反,倘若过度沉浸于对历史的向往,耽溺于幻想的世界,或恃才傲物,动辄抱憾空怀“济世良才”而“生不逢时”,则不仅招致他人反感,更会影响到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入和收获。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48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