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是正确的战略_正确有什么表现

besoo2020-01-13  148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有效沟通是正确的战略。《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主人公尼莫我和儿子都非常喜欢.在影片后半部分发生的一段戏给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以至于最近在和同事们讨论战略问题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尼莫。原来,有效沟通是正确的战略。这段戏是讲,鱼爸爸…

有效沟通是正确的战略_正确有什么表现

乐雅养生网导读:有效沟通是正确的战略。《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主人公尼莫我和儿子都非常喜欢.在影片后半部分发生的一段戏给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以至于最近在和同事们讨论战略问题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尼莫。原来,有效沟通是正确的战略。

这段戏是讲,鱼爸爸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失散的儿子尼莫,他们巧妙地逃出牙医诊所,终于回到大海.然而好事多磨,就在即将大团圆的时候,一张大网无声无息地将父子俩和一大群鱼儿套住.渔船的机械臂呷呷地拉起渔网,眼看就要离开海面!这时观众们的心都被揪起来,看样子鱼儿们在劫难逃了.这在这个节骨眼上,导演让小尼莫灵机一动,忽然对所有鱼儿大喊“向下游!”.奇迹出现了!鱼儿齐心协力,一起向下使劲,巨大的合力不仅阻止渔网继续上升,甚至将钢制的机械臂都拉折了.伴随着儿子的欢呼,我在内心深处发出了一声赞叹。

渔夫对一条鲨鱼冲破渔网不会感到意外,而一群弱小的鱼儿逃走一定是不同寻常的.我们经常抱怨企业业绩不好是因为员工素质不高、优秀人才难觅(如同渔夫看到渔网里的鱼逃走而推断是因为鱼儿很大一样),可是很少有人提到是否是因为现在的员工没有把力气朝同一个方向使,也就是战略是否正确以及战略是否得到有效的沟通.为什么所有企业都知道要想生存得好,战略必不可少,但真正有合适的战略的公司还是那么稀少?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民营企业大名鼎鼎,年销售收入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市场份额超过50%,真是如日中天.实力和名气,吸引了不少高级人才加盟,企业对人才不可谓不重视(渔网里有大鱼啊).但400多人的大公司内部,部门林立,各自为政,信息不通.我所在的部门,从道理上讲应该汇集内外部营销信息,通过科学的分析提出营销建议,作为高层决策的参谋.不过,公司里还有两个部门也在做着相似的事情,而且三个部门之间信息根本不共享.有一次,我为了得到一份市场调查报告里的数据,不得不通过个人关系向其他部门索取。

如果有人问这家企业的老总,你的公司有战略吗?他一定说“有”!但员工并没有朝一个方向使劲——他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无能为力?问题在哪里呢?

如果一家企业说它有战略,我会问问它:你的员工是怎么看待这个战略的?

如果这个战略属于以下几种情况,那么就要注意了:

一、战略停留在口号层面,对员工的工作、部门的职能没有影响。(尼莫告诉鱼儿们:“大家要努力啊,我们一定会得救的!”)二、战略停留在高层,因为高层认为底下人不需要了解.(尼莫告诉爸爸:“咱们俩向上游.”)三、制定了战略,而且上上下下都清楚了,但很多人口是心非,根本不认同这个战略。(尼莫告诉鱼儿们向下游,但多数鱼儿还是按自己认为对的方向游。)四、大家都认同公司的战略,但它是错误的。(尼莫告诉鱼儿们向上游。)前面提到的这四种情况,都不能说是“正确的战略,有效的沟通”。

在职场,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沟通是双向的,有效沟通不但是一门艺术,更是社会生存的技能。沟通能透过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接触,让在沟通的两个人相互了解。在职场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与自己以外的人进行沟通,这些沟通以多种形式出现,如通过会议、电话等。在单位,不但同事间要进行沟通,下属和上司也需要经常沟通,才能完成工司的管理运作。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吧——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他制止住,并且让他去校长办公室。

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看到男生已在等他。

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来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对他。”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企”字由“人”和“止”组成,企业无“人”则“止”。可见:“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而毛主席说:有人群的地方则一定有左中右。陶行知和学生的沟通明显属于内部沟通——在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很多人往往不善于沟通。谭小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门重要的管理艺术。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因此,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已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如果没有沟通的话,企业就会趋于衰亡和倒闭。

谭小芳老师认为,我们的团队内部十分需要沟通,在一个团队里,如果听不到一点异响,听不到一点反对意见,那是不正常的。水,在污泥塘里,不动不响,那是死的;在清江河里,汹涌奔腾,那是活的。有一点逆耳的话在耳边响着,警钟常鸣,不见得就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美国着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下面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再为您引入两个70%的内涵:

第一个70%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开会、谈判、谈话、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沟通的方式,对外各种拜访、约见也都是沟通的表现形式,所以说有70%时间用在沟通上。

第二个70%是指企业中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比如企业常见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际上往往是有了问题、有了事情后,大家没有沟通或不懂得沟通所引起的。另外,企业里面执行力差、领导力不高的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

这两个70%有力地解释了管理沟通对提高一个组织的绩效的重要性。一个企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进行沟通,即使沉默也传达了一种组织的态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内部建立多种制度化的正规渠道,保证每一名员工能够直言不讳,保持高效良好的沟通。“广直言之路”,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内部员工的沟通,采取开放的沟通政策,员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上面的部分,我们讲了很多外国的案例和故事,但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沟通必然是有一定特点和区别的,比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主张“有话直说”。只是我们知道“适时、适地、适人、适事”而“适当调节有话直说的程度”。因此提出“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原则,经由“交浅不言深”的标准来考量,做到“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地步。

如果说“传统”逢人只说三分话,而“现代”不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有话就要直说”。那么,传统与现代的区别,几乎局限于“成熟” 与“浅薄”,根本和进步与否无关,我们怎么能够盲目地反传统、崇现代呢?

反过来说,“现代”的“有话直说”若是“也要适当地配合情境来掌握分寸”,请问与“传统”有什么不同?难道“由不懂得传统道理的人,将自己认为西方有的、我们没有的翻译过来,就成为现代”吗?偏偏现代社会,充满了“知东不知西”或“知西不知东”的人,又何以沟通东西两方的文化呢?

全世界的人,都希望有话直说。却由于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所差异,因而产生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是民族性的区别使然。

中国人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当然也乐于有话直说。但是太多“先说先死”的案例,使得我们深切体会“祸从口出”的道理;因而主张“慎言”,做到“应该有话直说的时候,当然应该有话直说;不应该有话直说的时候,当然不应该有话直说”的“中道”境界,形成中国人的沟通功夫。

谭小芳老师在培训、咨询、调研过程中,看到太多因为不会沟通、无效沟通造成的失误、失败,所以建议各位企业界人士学好沟通、学会沟通、做好沟通。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0600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