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艾灸如何使用
1、艾灸如何使用
强身健体:感觉身体较为虚弱的人可以用艾灸在肚脐以下、丹田部位进行艾灸,长期坚持可以收到很好的强身健体抗衰老的效果;月经不调:可以在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进行艾灸。
腰背酸软:双手背在身后所接触的腰背部位置,就是重点灸疗位置。
颈椎不适:可以对风池穴(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以及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可以迅速缓解颈椎不适带来的肩部紧张、手麻头昏等症状。
腹泻:连续艾灸肚脐两侧两指宽的地方,就可以止住腹泻。
喷嚏流涕:灸鼻翼两侧的鼻沟以及虎口处,可以迅速减轻症状。
腿软无力:可以持续艾灸膝关节的凹陷处,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每天灸相关的穴位,具体灸什么穴位就要看你是什么问题了,每周坚持灸五天左右就可以了。连续灸两个星期要停一停,疼痛部位也可以灸,能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治病还是要治本的。
2、艾灸的好处
2.1、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2.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
2.3、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2.4、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3、艾灸的注意事项
在艾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施灸。施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以助疗效。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一般艾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后,再出门。春夏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寒。一般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灸后排毒。
艾灸是什么
艾灸是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体表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的传导,以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全是因为人体阴阳失和,经络不通。优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会渗透皮肤深达里层,产生循经感传现象,气血在强大的热流推动下,冲破瘀阻点,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作用。
艾灸的体位
施灸时的体位正确与否是准确取穴、预防晕灸、便于术者操作、提高疗效的保证。临床常用的灸疗体位有以下几种。
坐位:正坐,两足蹬地,上肢屈肘趴伏在桌上,暴露背部以便施灸。适用于项、背部穴位施灸。
俯卧位:俯卧,脐下可放一小枕头,以便背部肌肉舒展、平坦。适用于项、背、腰、下肢后侧及上肢部分施灸。
仰卧位:仰卧,上肢平放,下肢放直,或微屈,以便对胸、腹、上肢、下肢前面穴位以及头面部穴位施灸。
侧卧位:非灸侧在下,侧卧,上肢放在胸前,下肢伸直,以便对侧头部、下肢外侧或内侧、部分上肢穴位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