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颧骨是什么穴位
1、颧骨是什么穴位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功效,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 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退。
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配伍,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唇肿。
配伍,配大迎治目瞤动(《百症赋》);配合谷、翳风治三叉神经痛;配肝俞、太支治面肌痉挛、眼睑膶动(《俞穴学》)。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2、颧骨的介绍
颧骨指的是两边的眼睫毛下面突出来的骨骼,左右各一。
颧骨位于脸的中部,它主要通过与鼻、颞部和颊的关系来影响面部美。我国东南地区如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高颧骨的脸型较多。他们的主要脸型特征是额和颧骨突出,眼眶下陷,颧骨的特征则是向前、向外突出,使得颞部和脸颊凹陷、低平,鼻根也很扁平,这种脸型多为菱形脸。
按照突出程度,以及对鼻梁和颊的遮盖程度,可以将颧骨分为三级:Ⅰ级,颧骨体突出,从侧面看鼻颊间界线被颧骨所遮盖;Ⅱ级,颧骨体中等发达,鼻颊间界线大部分可见;Ⅲ级,颧骨不突出,颧骨从前面逐渐转向侧面,鼻颊间界线清晰。
颧骨与鼻和颊和谐统一,脸型的中部自然平缓,这样的容貌具有魅力;如果颧骨过于肥大,就会破坏脸型的和谐,只有通过颧骨整形手术才能改变脸型。
3、穴位的分类
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
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计361个。
经外奇穴:凡未归属于十四经脉、定位明确、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称为奇穴。
阿是穴:是病症在体表上的反应点,无固定部位,往往随病而起,病愈即失。
耳穴:是病症在耳廓上的反应点,其分布呈倒置胎儿状。各腧穴虽经分类,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不少奇穴位于十四经脉上,以后有归属于经穴的。不少阿是穴经过反复实践,确定其部位和主治作用,加以命名者,又成为奇穴。因此,腧穴的分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补充,不断发展,形成腧穴的体系
颧髎穴名解
出处:《针灸甲乙经》:“颧,一名兑骨。在面颅骨下廉陷者中,手少阳太阳之会,刺入三分。”
别名:兑骨穴,兑端穴,椎髎穴,权髎穴。?
颧髎。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
兑骨、兑端穴。兑,八卦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
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穴。
椎髎、权髎穴。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穴位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寒则通之或先泄后补,热则泻之。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颧髎穴100~200次,每天坚持按揉,可以治面肿。
艾灸疗法,用艾条雀啄灸颧髎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以改善面部痉挛。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刮拭颧髎穴,施以旋转回环动作,每次3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口歪。
针灸疗法,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1430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