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夜交藤的药用价值
夜交藤,中药名。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的藤茎。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功效。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1、用于虚烦失眠。
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为主,常与合欢皮相须配合,也可与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同用。
2、用于周身酸痛。
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当归、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3、用于皮肤痒。
夜交藤煎汤外洗治皮肤痒疹,有一定止痒作用。
4、咳嗽。
有人治疗喉源性咳嗽,在用蝉蜕、僵蚕、荆芥、防风、桔梗、陈皮、半夏、前胡、茯苓、甘草等药的基础上,加用夜交藤15克,水煎服,观察到方中加用此药者,止咳作用较未加用此药者明显,说明夜交藤可能有止咳的功效。
5、镇静、催眠作用。
夜交藤煎剂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呈协同作用。大鼠睡眠多导图显示总睡眠时间延长,主要是慢波睡眠时相延长,异相睡眠时相缩短。
6、降血脂作用。
夜交藤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及TG含量,并使高脂血症鹌鶉的TC含量降低,HDL-C/TC比值明显升高,主动脉光滑,无斑块形成。表明夜交藤有一定的降血脂、抗AS及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夜交藤的副作用
燥狂属实火者慎服。
不良反应:有报道,服首乌藤可致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疹,或皮肤刺痛发痒,恶寒发热。
夜交藤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
《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
《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
《饮片新参》:“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
《安徽药材》:“消痈肿、瘰疬和痔疮。”
《陕西中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治失眠,多汗,贫血,周身酸痛,疥癣等皮肤病。”
1、治虚烦失眠多梦:夜交藤30g,珍珠母30g,丹参9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皮肤瘙痒:夜交藤、苍耳子各适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药》)
3、治腋疽:首乌藤、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4、治痔疮肿痛:首乌藤、假篓叶、杉木叶各适量。煎水洗患处。(3-4方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5、治疗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当归、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6、治疗精神分裂症:夜交藤90g,何首乌90g,红枣2-6枚,制成煎剂,每日服1剂,分上、下午2次分服,15日为1疗程。共治疗95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47例,进步11例;经随访30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6例,患者病情稳定。
7、治头昏乏力、耳鸣眼花、心悸多梦:夜交藤、生地、百合各15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6克,红枣7枚。用水浓煎汤,日分2次服用。
8、治内伤头痛:夜交藤20克,茯神、杜仲、牛膝、天麻各15克,钩藤、石决明各20克,山栀10克,黄芪6克,益母草、桑寄生各12克,水煎分3次服,15剂为1疗程。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1961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