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石蒜的简介
石蒜(学名: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鳞茎近球形,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花茎高约3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5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05厘米,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简绿色,长约05厘米;雄蕊显着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分布于中国多地,日本也有。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石蒜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鳞茎中含多种生物碱,主要的有高石蒜碱、石蒜伦碱、多花水仙碱、石蒜胺碱、石蒜碱、伪石蒜碱和雪花莲胺碱。还含雨石蒜碱、去甲雨石蒜碱、去甲基高石蒜碱、小星蒜碱、表雪花莲胺碱、条纹碱和网球花定等生物碱。此外,含淀粉约20%;又含两种有抑制植物生长和抗癌作用的成分石蒜西定醇、石蒜西定。叶和花瓣中含糖类和糖甙,同属植物紫花石蒜鳞茎中的生物碱成分与本品基本相同,另含紫花石蒜碱。
2、功效作用
2.1、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风,水肿腹水,痈疽肿毒,疔疮,瘰疬、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黄疸。内服:煎汤,0.5~1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2.2、《本草图经》:主敷贴肿毒。
2.3、《纲目》:疔疮恶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
2.4、《纲目拾遗》:治喉风,痰核,白火丹,肺痈,煎酒服。
2.5、《中国药植图鉴》: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症。
2.6、《陕西中药志》:祛痰,催吐,利尿,消痈肿。主治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
2.7、《闽东本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痢疾。
3、临床应用
3.1、治双单蛾:老鸦蒜捣汁,生白酒调服,呕吐而愈。(《神医十全镜》)。
3.2、治痰火气急:蟑螂花根,洗,焙干为末,糖调,酒下一钱。(《纲目拾遗》)。
3.3、治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鲜石蒜五分至一钱,煎服催吐。(《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3.4、治水肿:鲜石蒜八个,蓖麻子(去皮)七十至八十粒。共捣烂罨涌泉穴一昼夜,如未愈,再罨一次。(《浙江民间草药》)。
3.5、治疔疮肿毒:石蒜适量捣烂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3.6、治便毒诸疮:一枝箭捣烂涂之。若毒太盛者,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愈。(《圣惠方》)。
3.7、治对口初起:老鸦蒜捣烂,隔纸贴之,干则频换。(《周益生家宝方》)。
3.8、洗痔漏:老鸦蒜、鬼莲蓬。捣碎,不拘多少,好酒煎,置瓶内先熏,待半日汤温,倾出洗之,三次。(《纲目拾遗》)。
3.9、治产肠脱下:老鸦蒜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洗。(《世医得效方》)。
3.10、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石蒜的市场信息
1、石蒜的价格
石蒜的价格大约6元一棵。
2、石蒜的选购方法
石蒜,又名:水麻(《本草图经》),酸头草(《世医得效方》),一枝箭(《惠济方》),蒜头草、婆婆酸(《纲目》),蟑螂花(《纲目拾遗》),龙爪花、新米夜晚花、毛蟹花、野水仙、红花石蒜、三十六桶。
3、石蒜的保存方法
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