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的感情_索取者判断

besoo2020-01-13  38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索取的感情通常不幸福,索取的感情会让对方疲累,感情是相互的,不是索取的。不要做一个感情索取者。爱情经常有女孩子向我抱怨:她好像爱上了一个躯壳,她对那人爱得死去活来,那人却对她无动于衷。虽然男友的肉身在此,可是他的魂魄不在,…

索取的感情_索取者判断

乐雅养生网导读:索取的感情通常不幸福,索取的感情会让对方疲累,感情是相互的,不是索取的。不要做一个感情索取者。

爱情

经常有女孩子向我抱怨:她好像爱上了一个躯壳,她对那人爱得死去活来,那人却对她无动于衷。虽然男友的肉身在此,可是他的魂魄不在,你看到他激情澎湃的时刻大多是发生在“非人之处”,比如网络,比如酒精作用下,还有卧室……发生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离魂症的男人,实在不少。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例子,一个女孩子爱上一个迷恋网游的男生,她照顾他的起居饮食,甚至他失业了也养着他,她想了很多方法让他振作起来,可是他就像是“烂泥糊不上墙”。

首先我们要确认的是网游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迷恋网游的人。很多人都玩网游,但并未因此影响到生活,所以网游只是一个“药引子”而已。

那么为什么网游对这个男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以至于让他可以放弃自己的生活,不惜牺牲掉现实感,牺牲了自己的自理能力而狂热地迷恋?是什么让这个游戏那么好玩?

网络游戏充满了打打杀杀,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变得很简单,一切都按照“丛林法则”行事,看谁不爽,就可以立刻手起刀落。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成为“一方豪强”。网络游戏可以给人提供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虚拟世界的日子比现实生活更好过,这就吸引了相当一批现实生活中的失意分子,让他们有了“桃花源”,可以躲避难忍的痛苦。

那么第二个问题出来了,他们在躲避什么?在心理学角度上,游戏就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倒影,如果这个游戏充满了血腥味,那么在他眼中的现实生活就是这么残酷,他把现实看得比游戏那个恐怖世界还可怕,自然就不愿意回到现实中。

在心理学的视野中,有一类人会有“成瘾特质”,也就是说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对某种事物产生“瘾症”,比如赌徒、物质滥用者、网络游戏上瘾,等等。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容易进入一个他们创造的虚拟空间,以这个虚拟的现实替代现实生活,试图创造一个壳,然后永久地躲在里面,否认现实的存在。

如果我们看了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就会对这种成瘾者的特点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在茨威格这部小说里,一个贵族女子见证了一个赌徒是如何在她面前崩溃的,当她被他的脆弱所打动,并资助他一笔钱以后,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他拿着可以自救新生的钱重新回到了赌台前……那么这样的人,为何对某些女人来说,有致命的吸引力?这首先要从这些具有成瘾特质的人说起,一般而言,具有成瘾特质的人,往往会有一种“病态美学”,也就是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将他们种种脆弱、崩溃以及无助公之于众,而毫无顾忌,他们甚至以自己的病态为食,供他们顾影自怜,反复把玩。

或者说他们这样公然兜售他们的可怜和软弱,就像是《怪物史莱克》里面那只大眼睛的猫侠盗一样,一旦它用那双孩童般清澈而无辜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往往会有一批女人被打动。这些女人往往是母爱过重乃至泛滥的,她们随时准备投入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救赎运动”。更何况,这些“脆弱”的小灵魂们,往往因为长期浸泡在诗意的“病态”中,往往因为敏感而很有才华和天分,有着让人赞叹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他们具有一种很强的“穿越能力”,这种穿越能力来自他们的边界的透明感,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他们选择了不长大,让自己脆弱的孩童状态一直保持到成年,一个孩子是最没有边界感的。所谓边界感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有自己的原则和自我感,一个处于童年早期的孩子,比如3到5岁的孩子,他们是很难有边界意识的,他们的人生主要任务是发展依附关系和安全感,而不是从依附中走出来。但可惜的是,似乎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了这个时期就好像时针停止了。他们为什么会将自己一直保持在孩童的没有自我的状态呢?

让我们假想一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在一个母爱甚重的环境下长大,他发现自己努力成为男子汉的行为并不能得到妈妈的真心喜欢,而只有当他生病的时候,当他流泪的时候,当他脆弱和可怜的时候,妈妈才会对他温柔。于是他是这么定义爱的:爱=脆弱。他从小被训练得具有超级表达脆弱的能力,他的脆弱是被鼓励和支持的,因为妈妈需要有一个小孩子来永远抱着,于是他就选择不再长大,来满足妈妈想要永远抱着孩子,永远能照顾孩子的愿望。

这样的小孩子,是不愿意进入社会成为成人的,因为他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妈妈或者爸爸的暗示,那就是当他具有独立性乃至成长的时候,他就不能再获得爸爸妈妈的爱。于是他是这么定义爱的:只要我一直当一个脆弱的小孩,我就会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如果我要长大,那么就会没有这样的爱。

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到了成人年龄,他们往往会将自毁进行到底,因为他们通过将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而让自己进入熟悉的爱的模式。将自己毁得不成样子,是因为他们只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爱;所谓寻找一个合适的人,只是寻找一个愿意像他妈妈那样永远用这种让他生病的方式爱他的人而已。

或者说,他们的情感形态就是“索取者”,索取者在爱情中的姿态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病态”来吸引“爱心过度”的人来咬饵,以此获得他们想要的爱。

索取度判断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过度索取情感的现象,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1、我心情不好时是否会轻易对周围人发怒?

2、我是否把他人的支持和忍让看成理所应当,一旦得不到就不满?

3、我是否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愿约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回答都是肯定,那你就改变自己了。

想走出这个怪圈,首先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有些问题就不再是困扰。其次可通过唱歌、运动等自我调节。如果非常想倾诉并获得安慰,要就事论事,避免将怒气转移到他人身上。再次要记住,有付出才有回报。从对方那里获得关爱,要用语言或行动表达感激。例如:妻子耐心听你抱怨工作繁忙,你不妨说句“谢谢你陪着我”,让她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

如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忍不住发怒或忧伤,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不要把这项任务不恰当地置于亲朋好友身上。

不要做感情索取者。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2190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