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脊学精要(2)

besoo2020-01-13  164

导读:整脊临床常用以拔罐、药熨、针灸的外治法,可有效松解肌肉韧带粘连,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肌容积、肌张力。通过正骨、调曲,可使关节复位,减轻软骨、椎间盘的压应力,使被压迫的脊髓、神经得到松解,缺血得以改善。但这些组织,均需要气血的补充,才…

中医整脊学精要(2)

整脊临床常用以拔罐、药熨、针灸的外治法,可有效松解肌肉韧带粘连,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肌容积、肌张力。通过正骨、调曲,可使关节复位,减轻软骨、椎间盘的压应力,使被压迫的脊髓、神经得到松解,缺血得以改善。但这些组织,均需要气血的补充,才有利于循环改善。因此,根据八纲辨证论治,配合中药内服,则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临床实践证明,不少内服方药既可消减椎间盘突出的炎症水肿,也可延缓椎间盘的退变,改善脊髓、神经的功能,减轻脊柱劳损病的症状。因此,整脊治疗学是主张内外兼治的。

  5.上病下治
  上病下治,是中医整脊的一大创新。《灵枢·经脉篇》论及:“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脊柱轮廓应力是平行四边形平衡的。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法则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因此,在临床上寰枢关节错位调腰骶角;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病,调胸椎和腰椎;胸椎侧凸,调腰椎等方法已取得近万例临床的成功。中医整脊认为腰椎是脊柱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椎椎曲紊乱、侧凸,即可继发腰椎、颈椎的椎曲紊乱、侧弯。临床调查347例颈曲紊乱的颈椎病,占98%合并腰曲紊乱。X线动态实验,也证实腰曲变直,颈曲也同时变直。因此,采取上病下治法治疗严重的、疑难的颈椎病,以及胸椎侧凸症疗效好,安全可靠,已成为中医整脊临床诊疗的特色。
  6.下病上治
  下病上治,也是中医整脊的创新。根据脊柱圆运动规律,脊柱骨关节紊乱、侧弯或椎曲改变,都维持在一中轴线上。例如脊柱颈段、胸段、腰段三个节段中,活动度最大者,颈段是颈1~4椎;胸段是胸1~5椎;腰段是腰1~3椎。据此,腰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腰上段的侧弯;颈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颈上段的侧弯,如此才能达到调曲复位的目的。例如:腰椎滑脱症,就必须纠正上段腰椎的反弓、侧弯,滑脱才能复位;急性腰扭伤,往往是腰4~5关节错缝,但只要在胸腰枢纽作一小旋转,其错缝即可复位。
  7.腹病治脊
  腹病治脊,指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脊源性妇科病、脊源性男性性功能衰退等。这些病变源自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骨关节紊乱,导致支配该脏器的脊神经紊乱而产生功能性病变。所以,通过整脊恢复其脊神经功能,这是整脊治疗脊源性疾病的具体措施。
  8.腰病治腹
  腰椎的稳定,后缘靠腰背的竖脊肌,前缘靠紧贴后腹膜的腰大肌和腹内压。因此,腹内压是稳定腰椎的主要内动力。腹肌松弛,腰椎不稳,多患慢性腰痛。所以临床有“腹针疗法”治疗腰痛。腹部内环境与腰椎的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往往有便秘、小便短赤等湿热下注证候,而晚期有二便无力或小便频繁的虚寒证候。所以临床上用中医辨证论治,虽是治腹,实则治腰,湿热下注的椎间盘突出症、用通下逐瘀血后,症状即可减轻。在功能锻练中,“床上起”、“俯卧撑”等均为练腹肌的功法,目的也是“腰病治腹”。

  概而言之,中医整脊治疗八法,富于中医特色的整体辨证治疗。临床上只要正确运用,疗效将提高,疗程也将缩短,复发率也将降低。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4717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