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疹的症状

besoo2020-01-13  74

导读:一、奶疹的症状1. 奶疹的症状2. 长奶疹是什么原因3. 长奶疹如何治疗二、长奶疹如何饮食三、长奶疹要注意什么奶疹的症状1、奶疹的症状奶癣即婴儿湿疹,是婴儿期的常见问题,多在生后1~2月开始,1~2年内消失。表现为皮肤的小米粒大小红…

奶疹的症状

文章目录

一、奶疹的症状
1. 奶疹的症状
2. 长奶疹是什么原因
3. 长奶疹如何治疗
二、长奶疹如何饮食
三、长奶疹要注意什么

奶疹的症状

1、奶疹的症状

奶癣即婴儿湿疹,是婴儿期的常见问题,多在生后1~2月开始,1~2年内消失。表现为皮肤的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点,婴儿可无自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渗出、结痂,甚至继发感染,婴儿可能有烦躁不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和进食。

奶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损,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峻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损形态多样,分布大多对称,时轻时重,在面部者,初为簇集的活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轻者,仅有浅红的斑片,伴有少量脱屑重者,为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若过分搔抓,摩擦,洗烫,则糜烂加重,渗出增多,常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四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状。

自觉阵发性剧痒,遇暖尤甚,以致患儿常将头面部在枕上或母亲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烦躁,哭闹不安,常影响健康和睡眠。

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多在1-2岁减轻,痊愈,少数可演变成小儿湿疮。

2、长奶疹是什么原因

引起婴儿奶廯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内外因素两个方面。

内因主要与婴儿的皮肤特性和过敏体质有关。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并对各种刺激因素较为敏感,所以容易发生变态反应。进食鱼、虾、牛羊肉、奶、鸡蛋等致敏食物,机械性摩擦及唾液和奶液的刺激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外在因素,有的家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给婴儿洗澡,也可引起湿疹。

此外,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接触丝织品或人造纤维,以及皮肤不清洁等,都可能诱发湿疹发生或使病情加重。有些孩子在湿疹发生时或发生以后,可以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这和遗传性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

3、长奶疹如何治疗

3.1、中医对奶癣治疗的方案

取青黛面3克,寒水石面15克,黄柏面30克用香油调匀后,每日两次涂于奶癣处,治疗奶癣的效果不错。

取枯矾15克,黄连30克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凡士林配成软膏,涂于奶癣处也是治疗奶癣不错的方案。

将12克生大黄、苍耳子、川连、黄柏、苦参加水煎成汤,用药汤每日外洗奶癣处三次,每次持续15分钟,治疗奶癣的效果也不错。

3.2、西医对奶癣治疗的方案

口服药物:可口服制毒菌素片配合维生素B。苯海拉明糖浆、曲古霉素、克霉唑、扑尔敏等口服也有治疗奶癣的效果。

外敷药物: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雷锁辛擦剂,双氯苯咪唑霜,月桂酸酒精、冰醋酸溶液,克霉唑霜,汗斑药,硫酸钠等药物外敷均有治疗奶癣的作用。

长奶疹如何饮食

1、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要多喝水,少加糖,煮沸时间可稍长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给予多种维生素食物,不可吃的过饱。

2、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少加盐和糖,以免造成体内水和钠过多的积存,加重皮疹的渗出及痛和痒感,导致皮肤发生糜烂。

3、长奶癣的宝宝身体内的必需的脂肪酸含量通常较低,因此妈咪可在喂养中适当多用植物油。

4、饮食多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苋菜、荠菜、马齿苋、冬瓜、黄瓜、莴笋等,少食鱼、虾、牛羊肉和刺激性食物。

5、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绍叶菜汁、胡萝卜水、鲜果汁、西红柿汁、菜泥、果泥等,以调节宝宝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

长奶疹要注意什么

喂母乳的妈妈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酒等,多吃些蔬菜、水果和肉类食物。不要刻意让宝宝忌口。奶癣不是很严重,没有明显红肿可以暂时不用药,如果症状明显就应该带宝宝去就医。不要给宝宝穿盖太多,过热出汗都会使湿疹痒感加重。保持有湿疹的地方清洁,不要用碱性肥皂和过烫的水清洗患处。

吃完母乳或牛奶后,要用湿巾清理干净嘴角和脸蛋,常换口水垫。擦完脸后涂些儿童润肤霜。不要让宝宝抓皮肤,这样会刺激原有的皮肤炎症,还会增加感染机会。宝宝穿的衣服要宽松、舒适、吸湿,最好没有领子,减少与皮肤的磨擦机会。尿布、贴身衣服最好用棉织品,淡色或白色为佳。化纤、毛织品、深色衣物对皮肤有刺激,最好不用。婴儿床要经常晒太阳消毒,用品也要保持干净。注意居室通风、干燥、清洁,尽量减少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47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