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让人更善良吗?
而心理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还想进一步探索怀旧这种社会性情绪的更多潜能。其中一个思路就是顺着怀旧到社会性归属感的这一链条。之前的研究表明这种 归属感常常会导致更多的助人行为。比如:当听到或者看到自己安全依恋对象(编辑注:此处可以理解为自己信赖的人)的名字后,人们表现出更多帮助他人的意 愿,并做出更多实际的助人行为。那么,由于怀旧会激发这种社会归属感,是否会进一步地诱发人们助人的动机和行为呢?换句话说,是否怀旧后,我们会更多地给 予呢?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实验室就在周欣悦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着手检验这个有趣的假设。
我们首先招募了在校大学生,要求其中一半人回忆一些能够让他们感到怀旧的事件。为了更强烈地激发怀旧感,我们要求他们尽可能沉浸其中并详尽地将这件 事写下来。作为对照,另一半的参与者被要求填写一件上周发生的普通事情。接下来,我们给参与者看一个虚拟的慈善基金会的宣传页,告知该基金旨在帮助 2008年汶川地震的受灾儿童。请他们填写为该基金会自愿服务的时间和捐赠金钱的数额,从而测量他们的捐赠意愿。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那些被激发了 怀旧感的大学生相比对照组愿意为该基金会自愿服务更长的时间,也愿意捐赠更多的金钱给基金会。也就是说怀旧的人更愿意捐赠
怀旧似乎让人更善良
做研究有趣的一点就是:一个有趣的结果永远不会是终点,它只会使好奇的人提出新的问题,并推动一个有趣的故事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在开心地讨论了这个结果之后,又提出了新的疑问:
第一,究竟怀旧增加捐赠行为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怎样的中间过程达到效果的?我们觉得有两种可能性最大:一是怀旧启动了正性情绪,正所谓“人逢喜事”也就格外给力。二是怀旧启动了人们的同情心。
第二,汶川地震对于我们中国人有着格外的意义,因此可能使得这一基金会有了特殊性,那么基于此的捐赠行为能否推广到其他更为一般的捐赠情境下呢?
针对这些疑问,我们又设计了进一步的实验。首先,我们在诱发怀旧情绪后,测量了参与者此时的一些情绪状态,并计算了正性情绪以及同情这两类情绪的得 分。其次,在测量捐赠行为上我们使用一个虚拟的叫做“柠檬田”的基金会,而该基金会致力于改善省内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与成长环境。实验的结果又再一次 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即怀旧会增加人们的捐赠意愿。此外,对于怀旧对捐赠行为的作用机制,实验的结果更为支持是怀旧启动了同情心,从而使得捐赠行为增加 的假设。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5035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