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的心理学解释
赏罚的心理学解释是什么?赏罚在心理学上出现在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中,主要是从某个刺激的效果来谈的。具体来说就是,凡是可以让某个行为反复多次出现的刺激,对于这个行为而言,就是一个奖赏;而会让一个行为不再出现的刺激,对这个行为而言,自然就是惩罚了。一块入白兔奶糖可能会让小朋友安静地看五分钟书,但对一个成年人而言,却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大白兔奶糖不足以对成年人产生“赏”的效果,当然,也就不是一个用于“赏”的好的选择了。说到这哩,你也许会恍然大悟,为什么有些奖励在旁人看来很有效,但对受到奖励的人却不产生作用,原因其实是一样的。
训练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帮助运动员在时间有限、条件同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动作流畅地表现出来。然而,要形成任何一种自动的行为,无论是简单到走路、骑车,还是复杂到在蹦床上做一个团身720度空翻,都必须依靠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
重复是无聊而乏味的,如何让运动员在无聊和乏味中坚持下来,如何有效地赏罚就成为了关键。多年来,教练员们在训练场上总结出的许多赏罚之间的尺寸拿捏方法,如今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学的各个领域。
赏罚与用人
据《史记》记载,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为避内乱,流亡他乡十九载,历尽艰险。即位后赏从亡者及功臣,从亡者壶叔未得赏赐,以为不公,便问文公,文公答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以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而及子。”
行赏论罚,乃是君王为政治国、管理百官的重要手段。似晋文公深谙并善用此道者,必然君臣和谐,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反之,妄行赏罚,必然纲常悖乱,政治黑暗。历史长河中,正反事例俯拾即是。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521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