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哪些“就业力”?

besoo2020-01-13  70

导读:“就业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典型的时代色彩,它体现了当今社会求才、大学生成才、高校育才多方面的特点和需要。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重要阐述和概括,突出了素质教育,使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相吻合。就业力将成为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

你需要哪些“就业力”?

“就业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典型的时代色彩,它体现了当今社会求才、大学生成才、高校育才多方面的特点和需要。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重要阐述和概括,突出了素质教育,使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相吻合。就业力将成为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广泛认可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什么是就业力?亦即走进就业之门的能力、应对就业难的实力、适应市场的竞争力、职业生涯的发展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张特别通行证。就业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理解,就业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实现就业理想,并在今后社会职业活动中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本领。从广义上理解,就业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指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大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的全面概括。就业力最本质的是人的发展力。

就业力的培养要紧贴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形成具有支撑性、发展性的核心能力。就业力的培养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就业结果,可以说,专业能力与就业力强弱成正比。

专业能力指从事职业和创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专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力培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因素。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所必需的素质。一般来说,毕业生就业后能否很快适应专业工作要求、取得用人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同,首先与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状况密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水平越高,就越能胜任工作和发展工作,越有利于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处理,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循环。专业能力包括以下方面:

(1)合理的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最重要的依据,只有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开拓创新。

但大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注重知识的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与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个人的能力直接决定其职业状态,所以最终是以知识增进职业进程的。

每个人都不可能囊括人类的全部知识。一个人要想使职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必须首先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职业目标战略。接下来就是用一定的时间去构建它,但构建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完善。以职业目标为核心,构建促进自己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若想追求卓越就必须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因为结构不同,它的功能也不同。例如,石墨与金刚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能完全不同,使用的功能也大不一样。

在现代知识的领域里,知识与能力概念的外延具有相互包容的特征。有些知识就是能力,有些能力本是知识,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水平的高低就代表了创造能力发达的程度。这里的知识是指高质的知识,指知识结构中的“活”的知识,不是一般意义上堆砌和头脑中的东西。

因此,大学生知识学习应是高质量的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将书本搬进头脑,是要结构合理。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顺利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

(2)过硬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体现的是一种实际工作能力和岗位能力。智力技能是在大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以缩减的方式对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它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能力的操作过程,无论是机械的还是非机械的,是自动化的还是非自动化的,是熟练的还是非熟练的,都是在智力的指导、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智力技能的形成,对于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进行技术更新改造以及从业人员开创性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很大作用。

作为大学生,应当提高动手能力的认识与训练,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力求扎实、过硬。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并提出毕业与上岗“零距离”的素质要求。大学生必须针对这种要求,积极参加课程安排的实训实练环节,并勤于课外自我训练,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活动、认真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多听学术、科技专题报告和积极参加课外专业活动,专业兼职的勤工俭学,参加执业资格证考试等,通过这些途径以增强就业应聘时的专业竞争实力。

(3)较高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能力

计算机与外语水平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的对外交往也逐年扩大,生产技术、办公自动化程度也逐渐提高,计算机和外语已成为各种人才必备的应用工具。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就业市场的国际化,大学生毕业不仅可以在国内就业,也可以去国外就业,提高适应国外就业的计算机与外语水平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当着力于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与训练,使自己就业的空间更为广阔,就业的前景更为美好。

2.适应能力


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成败,可以说,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就业力的核心能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生物界与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法则。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动机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经济文化因素中,其生存功能、发展目标和实现相应地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指根据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学会生存、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需要、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现今社会复杂多变,就业形式、就业观念、就业方式、就业结构、就业市场等都在不断变化中,要适应这种情况,确保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顺利过渡,大学生就应当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其强弱与他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素质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在困难或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努力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大学毕业生无疑有了相当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无论专业技能发展得如何好,若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则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乃至很难走进就业之门。因此,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应付职场需要和职业发展,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适应环境的关键,是求职择业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实际上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它包括人际沟通,人际和谐,两大基本内涵。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是工作学习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的联系和关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能够正确地、有效地与同辈、同事、上级、老师、熟悉的人、陌生的人进行沟通,并协调处理好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到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愉快和事业成败。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校园生活中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领导、职工的关系,学会与同学、老师、领导、职工进行沟通,要突破班级、宿舍交往的局限,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的各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扩展交往空间,积极主动地交往,要克服交往中的“自卑”、“自闭”或“孤芳自赏”的消极心理。要记住,交往能力只能在人际交往中培养,不主动或不善于与人交往,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2)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应用语言或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自己思想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在求职面试,还是对外交往都非常重要。一个人哪怕你学贯东西,满腹经纶,技能超群,你若缺乏表达能力,你做教师,难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难以展示你的才华,让学生欣赏你,接受你。对于大学生,从求职自荐信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自我推荐,回答招聘人员的面试问题等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求职面试,要在非常短的面试时间里,让用人单位了解你、认识你、欣赏你、最终录用你,口头表达能力是关键。因此,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全在意识与训练。首先要提高对表达能力重要性认识的意识,其次要重视对其训练,通过课堂、开会积极发言、干部竞选、校园演讲、辩论赛等途径培养当众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文字表达的协作训练,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624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