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地
主產於中國四川、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二、原物狀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入藥用其子根。塊根(母根)呈圓錐形為烏頭。拉丁文名: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英文名: Common Monkshood Root。呈橫切片,有生附子,黑附子,白附子,薑附子。其母名曰烏頭。
形狀為塊根圓錐形,長約 1.5~5cm,直徑 1.5~ 3.5 cm。表面灰棕色,有微細縱皺紋,上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多個瘤狀隆起的支根俗稱 "釘角 "。側面留有自母根摘離的痕、質堅實。斷面灰白色、粉性。橫切面可見 5~7角形或不規則形的形成層環紋。
多年生草本,莖高60-150cm。主根紡錘形至倒卵形,周圍常生有數根側根。莖直立,上部散生帖服柔毛。葉互生呈三角形,革質,深3裂達基部,中央裂片寬菱形或菱形,近羽狀分裂。總狀花序狹長,花序軸貼伏反曲柔毛,萼片5,高圓盔形,藍紫色,花瓣2,有長爪,距拳卷。果長1.5-1.8cm,種子有膜質翅。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根據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鹽附子”、“黑順片”和“白附片”。
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油面、光澤後,烘至半幹,再曬乾或繼續烘乾,習稱“黑順片”。
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者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約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至半幹,以硫黃熏後曬乾,習稱“白附片”。依性狀可分:1.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刺舌。
2.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0418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