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出冷汗是怎么回事
1、出冷汗是怎么回事
1.1、出冷汗的病因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体内阴盛阳虚,体内阴气太重而引起的长期出冷汗,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中药调理,而另一种则是受到惊吓、情绪过于紧张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多是短暂的,当惊吓刺激因素消失以后,出冷汗也会停止,属于应激性反应。
1.2、引起盗汗的原因很多,首先,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癌症、各种风湿病、病后体虚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引起。这是因为身体内在的压力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的现象。
1.3、虚汗症的表现,通常见于体质虚弱,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出汗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2、出冷汗的鉴别
中青年“盗汗”与小儿血钙偏低引起的“盗汗”发病机理不同。冬春转季是中青年“盗汗”的高发期,原因多为病人“阴虚”所致,用通俗的话讲,即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储存在人体内的“精气”已不足,当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盗汗症状,如潮热颧红、心烦盗汗、失眠、乏力等现象。而中青年人群,面临工作、家庭压力较大,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补“气”,则必然受到盗汗症的“垂青”。
3、盗汗的种类
3.1、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3.2、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3.3、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出冷汗应该吃什么好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骨,生髓,通脑”,“肾主纳气,肾主水液”“肾开窍于耳”“肾司二便”“腰为肾之府”等等。总之肾脏的健康说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系统的活力。 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应如何预防出冷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