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遭遇地铁事故如何自救?地铁是一个大城市的标志,然而关于地铁发生事故导致的意外伤害有很多种,面对不同的损伤应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接下来小编告诉你遭遇地铁事故如何急救自救。
文章目录
地铁事故频频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地铁安全问题的关注。地铁作为一种十分普及的交通工具,可能有的网友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铁,那么遭遇地铁事故如何急救自救?
1、首先要远离门窗,趴下,低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颈部受伤,抓住或紧靠牢固物体。
2、车停稳后,要先观察周围环境,然后自救。对于汽车火车事故假如车厢两端的出口堵塞了,可以用安全锤、高跟鞋或皮带扣等尖锐物品,敲击玻璃的四个角,或四条边的中间部位,出现裂缝后用脚踹开。如果路轨通着电流,要等工作人员宣告已经截断电源才能下车。
1.被夹在地铁安全门和车门之间,该如何自救?
(1)、设法抵住列车门,哪怕让门夹住胳膊或腿,决不让它关闭。
只要门不关闭严实,列车绝不会开动。系统三次锁门失败后需要司机人工重新执行开门、关门操作。地铁车门在关上的时候有”咔嗒“的一声,就是车门锁死的声音。很多被夹住衣服、头发、包带什么的,都是因为太窄了,并没有影响车门锁死,所以仍然照常运行。如果用胳膊腿或者用大包去抵住车门,车门是关不了的。
(2)、若不幸屏蔽门、车门都已经关闭,那么,屏蔽门内侧有一对黄色或红色把手。不需很大力气掰开屏蔽门,只需用一般大小的力气,向外拉动把手,让屏蔽门打开哪怕一个缝隙,列车也会紧急停止。(屏蔽门打开,可以直接切断列车的回路,实现紧急停车)。
如果不幸背对把手,也可以尝试在身后触摸到把手。从列车关门到开车有至少五秒的时间,如果没有慌乱,是足够反应的。
2.追尾怎么办?
相撞可能造成伤害:自身碰撞或惯性作用导致头颈部、胸腹部和四肢损伤;内脏相互碰撞挤压后的损伤;锐器刺伤。
保护措施:首先要远离门窗,趴下,低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颈部受伤,抓住或紧靠牢固物体。车停稳后观察周围环境自救。路轨通电等宣告已经截断电源才能下车,或紧贴安全疏散通道撤离。
3.停电怎么办?
(1)、运行时停电,乘客千万不可扒门离开车厢进入隧道。即使全部停电后,列车上还可维持45分钟到1小时的应急照明和通风。听从工作人员指示,从指定的车门向外撤离。
(2)、站台突然停电,乘客在等待工作人员进行广播和疏散时,请原地等候。
(3)、无其他意外发生,停电时一般不要拉动报警装置。
4.毒气怎么办?
(1)、判断毒源,朝着远离毒源方向逃跑,到空气流通处或者毒源上风口处躲避。
(2)、听从工作人员指引按照有关注意事项,就可以很顺利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3)、到达安全地点后,迅速用流动水清洗身体裸露部分。
地铁在具有运行速度快、准时稳定的同时,也因为其特有的运行特点而带来必然的平安隐患。
首先,地铁是在地下封锁的空间中运行的,通风效果相对差,一旦发生事情,疏散起来受到必然的限制。若是事情发生在地铁车辆进站后,疏散起来相对轻易一些,若是是在地铁地道中发生,后果不胜设想。
其次,地铁列车一般载客量比较大,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而且地铁乘客来历又很复杂,同时地铁作为城市的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工具的特征,决定了它不成能像火车、飞机那样事先严酷、详尽地对乘客进行安全搜检。所以其平安隐患要高于火车、飞机。
此外,激发地铁平安隐患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流量过多造成呼吸道疾病容易大面积传播。因为地铁车厢相对封锁,空气通顺受到限制,加上缺乏阳光照射、客流量大,使地铁成为传染性疾病的易发区。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发布的研究文献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的水平一般比室外污染要高得多,凡是为2至5倍,极端情形下,可跨越100倍。作为更封锁的地铁站和地铁车厢,其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技巧一:车头车尾也是逃生通道
如果列车是在隧道内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车厢中部的乘客应赶向列车的车头和车尾,拉下红色手柄,打开连通车厢与驾驶室之间的紧急疏散门,通过列车车头和车尾部设置的应急逃生门有序疏散。
技巧二:迎风疏散防止烟雾
当乘客逃出车厢,进入隧道后,应迎着隧道内正压送风的方向向相邻车站徒步疏散,隧道内每隔80米也设有应急照明供乘客疏散使用,在进入车站后迅速疏散至地面从而到达安全区域。
技巧三:要善于利用自救设施
平时乘坐地铁时就应当仔细留意站台、站厅内的紧急疏散标志所在的位置,注意学习车厢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打开车门的说明,认真阅读,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技巧四:克服慌乱听从指挥
如遇到意外情况致使地铁停电,乘客不用惊慌。即使无外接动力电源,地铁也不会出现到处黑压压一片的现象,列车及区间隧道、车站都设有由蓄电池提供的紧急照明。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080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