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

besoo2020-01-13  94

导读:一、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二、孕妇得了妊娠糖尿病怎么办三、妊娠期糖尿病的类型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1、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1.1、应严密监测糖尿病孕妇的血压肝肾心功能、视网膜病变及胎儿健康情况,最好在怀孕前即已开始。1.2、怀孕前…

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

文章目录

一、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
二、孕妇得了妊娠糖尿病怎么办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类型

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

1、孕妇怎么预防妊娠糖尿病

1.1、应严密监测糖尿病孕妇的血压肝肾心功能、视网膜病变及胎儿健康情况,最好在怀孕前即已开始。

1.2、怀孕前有效控制糖尿病因为胎儿最严重的畸形是发生在怀早期6-7周内。

1.3、避免酮症的发生主食每日应吃300-400克,分5-6次吃,少量多餐并多次胰岛素注射。

1.4、妊娠期糖尿病应勤查血糖及时增减胰岛素用量。

1.5、妊娠后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及早进行治疗。

1.6、密切监测胎儿大小及有无畸形定期查胎心及胎动。胎儿有危险信号出现,应立即住院由医生决定引产或剖宫产。

2、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原因

2.1、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

2.2、种族: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2.3、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3、妊娠糖尿病的症状

3.1、孕妇出现“三多”情况,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不过并非出现这些症状就意味着一定患病,因为单看这三个“多”,它们都是孕期会有的正常现象。

3.2、孕妇被诊断出羊水过多或者胎儿巨大。

3.3、孕妇体重不正常。体重大于90kg或者比怀孕前增长了超过20斤,建议这类孕妇去医院查血糖。

3.4、外阴道念珠菌感染频发。

出现以上情况的准妈妈可能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毕竟健康是最重要的。

孕妇得了妊娠糖尿病怎么办

1、饮食控制治疗

血糖异常的妈妈,饮食控制很重要,孕期饮食要控制食物的总热量,保证营养均衡,少量多餐;坚持吃一些粗粮和杂粮高纤维、清淡饮食,低脂,少油盐,应避免甜食及高油食物的摄取,禁止精制糖的摄入。

2、适量运动

适当增加身体的活动量是健康妊娠的重要组成部分,孕妇适当的散步、慢走等活动可增强胃肠蠕动,建议每天饭后散步,每次15分钟。既可以帮助自身的胰岛素更好地工作,是帮助控制血糖的有效途径。又对身体大有裨益,也有助于顺产。

3、注意多休息

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不要过度疲劳,情绪也不太过紧张,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劳累,也会帮助我们降低压力,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好的生活方式。

4、药物治疗

目前很多降血糖的药物都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不影响胎儿健康,建议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这样才能保障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不受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类型

1、糖尿病前期,这类孕妇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但孕妇则无明显糖代谢紊乱,可在妊娠后出现类似糖尿病孕妇的并发症(巨大胎儿、畸形儿及羊水过多等)。

2、潜在糖尿病,此类孕妇妊娠前后均无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但糖耐量异常,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能发展成显性(临床)糖尿病。

3、显性糖尿病,孕妇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空腹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糖耐量减低。其中部分孕妇在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经治疗后受孕。部分孕妇则在妊娠后才发现患有糖尿病,分娩后糖尿病继续存在。

4、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前无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代谢功能正常。妊娠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部分孕妇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胎儿、死胎及死产等),但在分娩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均逐渐消失,在以后的妊娠中又出现,分娩后又恢复。这部分患者在数年后可发展为显性(临床)糖尿病。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1460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