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besoo2020-01-13  85

导读:一、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二、临界糖尿病怎么办三、临界糖尿病如何正确饮食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1、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一只脚踩在了血糖异常的黄线(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或口服75克葡萄糖水后糖耐量异常)上,就是糖尿病的临界状态了…

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文章目录

一、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二、临界糖尿病怎么办
三、临界糖尿病如何正确饮食

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1、临界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一只脚踩在了血糖异常的黄线(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或口服75克葡萄糖水后糖耐量异常)上,就是糖尿病的临界状态了,也叫糖尿病前期,医生说,虽然还不是糖尿病状态,但它的危害并不小。

胰岛素抵抗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只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不管是否合并其他原因,都可能诱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临界型患者多少都存在胰岛素抵抗,这意味着,临界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一样,都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

因此,临界型患者的治疗完全可以按照糖尿病五驾马车的治疗为蓝本的,但无需使用药物,比真正的糖尿病治疗相对简单。

临界型患者至少每年需要进行两次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以检验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必要时,需要复查糖耐量测试,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演变成为糖尿病患者。

2、如何阻止临界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

近年来,国内外已进行了多个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即通过饮食加运动手段减轻体重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并且成果卓著。闻名于世的“大庆糖尿病预防六年前瞻性研究”(1986-1992),是国际上第一个随机分组的、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它将糖尿病前期人群分为饮食干预组(脂肪占热量的25%-30%、减少糖摄入、限酒及鼓励蔬菜摄入),饮食与体力活动干预组。在饮食与体力活动干预组中,非肥胖人群以改善饮食为主,肥胖人群则以进行规律体力活动减轻体重为主。体力活动指每天1到2个单位的体力活动量,1单位指30分钟慢跑或5分钟游泳。

3、糖尿病鉴别诊断要点

糖尿病诊断明确,容易区分。下述鉴别诊断均为单一症状或组合症状相似,应仔细区分。

3.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3.2、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3、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3.4、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临界糖尿病怎么办

临界糖尿病并不等同于轻症糖尿病,而是指那些血糖值高于正常血糖范围,但尚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临界糖尿病常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部分患者可能由于病情的进展而变为真正的糖尿病。即使临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继续升高而演变为糖尿病,但由于血糖的升高,仍然可以同其他糖尿病患者一样,发生心脏病、神经病变、肾脏损害和中风等并发症。

由于许多临界糖尿病患者认为病情并不严重,并未积极进行干预,直至病情进展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意识到血糖增高的严重性。早期积极干预临界糖尿病可以使部分患者血糖恢复正常,而不进展为糖尿病;部分患者更晚进展成为糖尿病,并可减轻糖尿病发病时的病情。临界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联系专科医生,制定饮食治疗计划,控制体重,适当锻炼,控制血压、血脂,积极有效防止病情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临界糖尿病如何正确饮食

1、适当操控主食量:在一般情况下,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以进步营养价值。要注意总结进餐与血糖、尿糖之间的变化规律,做到病情稳定。

2、操控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由于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反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

3、进餐的时间、数目应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性既只食用量,避免暴饮暴食,又指食用时间,尽量让进餐的时间每天保持一致,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尽量不吃零食。

4、忌辛辣食: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5、远离烟酒: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

6、少吃酸性食品:糖尿病患者的体液多呈酸性。谷类、鱼、肉等食物基本上不含有机酸或含量很低,口感上也不显酸味,但在人体内彻底分解代谢后,主要留下氯、硫、磷等酸性物质,所以营养学上称其为酸性食物。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1808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