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能避免妊娠期糖尿病

besoo2020-01-13  164

导读:一、怎样避免妊娠期糖尿病1. 怎样做才能避免妊娠期糖尿病2.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3. 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二、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危害三、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治疗怎样避免妊娠期糖尿病1、怎样做才能避免妊娠期糖尿病1.1、控制饮食多选血糖…

怎样做才能避免妊娠期糖尿病

文章目录

一、怎样避免妊娠期糖尿病
1. 怎样做才能避免妊娠期糖尿病
2.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3. 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二、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三、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治疗

怎样避免妊娠期糖尿病

1、怎样做才能避免妊娠期糖尿病

1.1、控制饮食

多选血糖生成指数稍低的食物,减少脂类物质的总摄入量,另外盐的摄入每人每天应控制在5~6克,食用油的摄入量每人每天应控制在25克左右。

1.2、适量运动

有数据表明,控制饮食加上适当的运动,1/3的妊娠糖尿病可以得到控制。适当增加运动量也能提高干预的效果。

1.3、营养控制

尽量避免加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之含糖饮料及甜食,可避免餐后快速的血糖增加。

1.4、控制体重

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一般食欲都好,进食量较正常的孕妇多,这时一定要控制饮食量。主要是限制米、面、薯类食物,每日在250克左右。

2、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2.1、不正确的生活习惯

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因素中很大的一个就是孕妇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导致血糖含量过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升高并呈现年轻化;另一方面,不少孕妇吃得多且精,而活动少,这是妊娠期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2.2、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2.3、肥胖因素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2.4、年龄因素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3、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3.1、年龄超过30岁的高龄孕妇。

3.2、肥胖,妊娠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增加太多的孕妇。

3.3、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孕妇。

3.4、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糖尿病的孕妇。

3.5、以往妊娠时曾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3.6、生育过巨大胎儿(体重大于8斤)的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1、使胎儿的死亡率增高

研究认为,胎儿的死亡率增高主要与孕妇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能严格地控制血糖,并在妊娠的晚期加强对胎儿的监测,是可以降低胎儿死亡率的。

2、可形成巨大胎儿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此时胎儿的器官已经形成,因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可导致其过度发育,从而形成巨大胎儿。

3、可导致胎儿畸形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如脊柱裂、脑积水、先天性、肛门闭锁等。

4、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孕妇发生糖尿病后,可导致胎儿在宫内缺氧,并使胎儿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红细胞增多症。患有红细胞增多症的新生儿,由于其体内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以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

5、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的婴儿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率是非糖尿病孕妇所生婴儿的6倍。该综合征的发生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未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导致胎儿高血糖有密切的关系。

6、可导致新生儿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该病症可使新生儿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治疗

1、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不论糖尿病属何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在用胰岛素治疗都应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多吃粗粮、膳食纤维,补充蛋白质等。但要注意,应该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会导致孕妇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

2、药物治疗

有些孕妇即使调整了饮食习惯也无法控制糖尿病,当饮食控制失效时,最好应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早孕后胰岛素的用量进行性增加。

3、孕期母儿监护

孕早期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妊娠中期应每两周检查一次,除调整胰岛素用量外,还应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以后应每周检查一次,除了注意孕妇的情况外,还应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胎盘功能等,必要时住院。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190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