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胰岛素治疗机制
1、胰岛素治疗机制
胰岛素抵抗(IR)常合并有一系列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葡萄糖代谢障碍、高血压、血脂紊乱等,这种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现象又称为代谢综合征。这些症候群均表现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AS)。多年来认为IR是多种代谢疾病发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AS的共同土壤。随着对2型糖尿病及AS本质的认识的深化,发现实际上炎症机制参与了IR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氧化应激将IR、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并发症联系在一起,炎症为其共同的土壤。事实上,炎症反应、IR、AS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先前分割开的临床观察趋于统一,即支持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炎症反应是这两类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炎症因素是IR的诱因,IR也可诱发炎症,很多药物(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活性药物)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在改善IR的同时均有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注射胰岛素后会局部瘀青
某些患者朋友在注射胰岛素后发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瘀青。其实这不止会在胰岛素注射后出现,其他药物注射也可能出现这一现象。原来,注射后局部瘀青并不是由药物或胰岛素引起的,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有关,一般这种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为了防止局部瘀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3、射胰岛素后会脂肪萎缩
脂肪萎缩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属于后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形成不易察觉的小凹陷,这种情况的真正成因还不十分清楚,但研究发现,使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制剂,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可有效预防皮下脂肪萎缩。
专家为你解读胰岛素使用误区
许许多多的病人虽然一直坚持治疗,但并不关心治疗效果即血糖控制情况达不达标,不能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治疗不达标,同样会发生并发症。这两天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就收治了一名这样的患者。该患者才40多岁,患Ⅱ型糖尿病10年,血糖过去、现在都不达标。多年来很少到医院就诊,一直没有针对病情进展接受正规治疗,日积月累,目前已经出现了手脚麻木、眼底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生活质量非常差,病人懊悔不已。
血糖控制的标准是,70岁以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空腹血糖小于6.1,餐后血糖小于8.0,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高于70岁或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人,标准可适当放宽。
糖尿病的治疗本身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使血糖达标,但治疗方法和手段比较多,病程进展各阶段特点也不同,使得治疗方法或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及时做出调整。
打了胰岛素是不是一辈子都要打
糖尿病病人要不要一辈子打胰岛素治疗,要视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而定。要做出判断,首先要进行胰岛功能(即血胰岛素、C肽水平)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测定、精氨酸试验,甚至家族糖尿病基因筛查等检查,以明确所患的糖尿病是什么类型的。
对于由于自身免疫破坏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胰岛功能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确实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这种类型多见于25岁之前发病、体型消瘦、多次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对于他们,由于自己的胰岛B细胞几乎完全遭到损伤,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是维持体内血糖稳定和代谢平衡的必要方法。因此,应坚持终身打胰岛素。当然,现在注射胰岛素的技术也在进步,除了皮下注射之外,还可以用胰岛素泵的方法,特别是学龄期的儿童。 但是,所幸我们中国人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仅10%左右。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1954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