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本草经百种录》:地黄,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古方只有干地黄、生地黄,从无用熟地黄者。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药中,颇为得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
7.《本草正义》:地黄,能补养中土,为滋养之上品。《本经》主折跌绝筋者,即补血补伤之义也。主伤中者,即其补阴补血之功。气味和平,凡脏腑之不足,无不可得其滋养。《别录》之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皆即此旨。逐血痹者,则血不足而痹着不行,补养充足,自然流动洋溢,而痹者行矣。填骨髓,长肌肉,则充其补益之意而极言之。《别录》之所称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又即此义之引申耳。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则言其入煎剂,尤为流动活泼,所以积聚痹着皆除,此以补养为磨积之计,乃正气旺而病自退,非谓地黄滋补之药,竟能消积通痹也。生者尤良,则采取鲜新,其力尤足耳。《别录》又谓去胃中宿食,亦养其心而消化力充,可以运行宿滞,必非谓滋润厚腻之质,竟有消克之功,此宜看得灵活,不可泥煞字面。其治溺血,利大小肠者,甘寒清热,又能养阴,固通利二府热结之正治也。惟破恶血一层,似乎寒凉粘滞性质,必无破瘀导滞之功,然凡跌仆敲扑,肌肉血瘀,发肿青紫者,以鲜生地捣烂厚敷,自能去瘀消肿,活血定痛,知地黄去瘀自有天然作用,不可误认其腻滞物质,而遂疑古人之言。惟唐宋以降,破血逐瘀诸方,已无复采用及此者,盖亦嫌其厚腻有余,终非攻坚陷阵之将。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202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