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besoo2020-01-13  118

导读:一、糖尿病的饮食护理二、糖尿病如何预防三、糖尿病用什么药糖尿病的饮食护理1、糖尿病的饮食护理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宜吃含糖量较高…

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文章目录

一、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二、糖尿病如何预防
三、糖尿病用什么药

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1、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不宜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不宜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宜吃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宜吃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宜饮用凉开水泡的茶。茶叶中含有一种较理想的降血糖物质,但其耐热性不强,有效成分常在开水浸泡的过程中遭到破坏。因此用茶叶降血糖时,切忌用热开水泡饮。

2、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如何预防

1、我们可以经常参与运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很好地预防1型糖尿病,每天进行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内容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这是绝对有效果的方式。不仅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能提高您的身体免疫力,顺便可以塑形瘦身,一举三得!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2、控制血压: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控制体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4、控制盐量: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5、饮食疗法: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糖尿病用什么药

美吡达是治疗糖尿病药物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其降糖作用仅次于优降糖,一般不易发生体内蓄积,不会发生持续的低血糖,患者需从小剂量开始服用,5mg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老年患者需减半,以后根据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逐渐调整剂量,一般剂量为每日10-20mg,糖尿病患者分2-3次在餐前30分钟进行口服,对治疗糖尿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伴有严重疾病和早期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是需要注射胰岛素的,但是此药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间,但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而引起的低血糖与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来说,是比较轻的,危害性也会比较小。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2042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