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什么是血糖波动
1、什么是血糖波动呢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着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2、血糖波动是什么原因
2.1、受检测环境影响
血糖值也会因血糖仪或检测环境而产生变化。其实血糖自我监测毕竟是用简易仪器检测的,而且容易受环境、温度、温度、采血方法的影响,所以与医院的检测值相比可能就会有所误差,不过当检测值偏差在10%左右时,其实没必要特别担心。
2.2、药物剂量不足
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2.3、细菌感染
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
2.4、应激状态加强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感染、发烧等应激状态时,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就会升高。
2.5、饮食不节
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
2.6、大量饮酒
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会由于酒精损害肝脏导致肝糖原储备下降而引起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高血糖,喝酒过多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肝损害。
3、血糖波动有什么危害
血糖波动也称血糖变异性,指包含高血糖和低血糖发作的日间血糖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餐后血糖的骤升也会造成血糖波动。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一般日内波动幅度在2~3 mmoL/L,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较低,因此血糖的波动往往会超出正常血糖范围。
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是全因死亡率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CV-FPG升高则病死率增加。在其扩展研究中,对于56~74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CV-FPG是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相关病死率的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血糖波动致心血管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内皮受损、炎症过程激活、凝血机制活化等。
血糖波动怎么办
1、注意生活方式
要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BMI<24),体重超重的患者要减肥。在食物构成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少吃高脂食品,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
2、要合理地进行运动
糖尿病患者如果尽量参加运动的话,血糖水平肯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星期运动五天,每天运动半小时左右。因为运动时间一般是在餐后,所以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餐后血糖的高低。
3、情绪对血糖的影响
事实上,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乐观一点,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莫要对疾病过于悲观,这样反得是雪上加霜。
4、不要过量饮酒
大量饮酒对糖尿病患者是非常有害的,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会由于酒精损害肝脏导致肝糖原储备下降而引起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高血糖,喝酒过多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肝损害。
怎样预防血糖波动
既然意识到了血糖波动的危害,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应该尽量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提倡“平稳降糖”。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毫摩尔/升以内。具体措施包括:确定合适的降糖目标;选择恰当的药物;控制餐后血糖过度增高;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随着越来越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以及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严格”的血糖控制逐步向着“精细降糖,平稳达标”的方向进展,即不仅要求HbA1c水平达标,还要注意减少过高的血糖波动,不忽略1天之内葡萄糖的最高及最低浓度变化。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利用更符合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的药物,使患者血糖达标更接近生理状态,延缓甚至阻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2372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