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3)

besoo2020-01-13  178

导读:手段三:平面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发布虚假广告,也是某些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此类医疗、保健品广告仍屡禁不止。“3.15”前夕,一位患者展示他从某些报纸剪下的糖尿病相关广告,内容五花八门,光是标题就令人瞠目结舌:“糖尿病史上的…

糖尿病人不得不知道的6个消费陷阱(3)

手段三:平面媒体

通过报刊、杂志发布虚假广告,也是某些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此类医疗、保健品广告仍屡禁不止。

“3.15”前夕,一位患者展示他从某些报纸剪下的糖尿病相关广告,内容五花八门,光是标题就令人瞠目结舌:“糖尿病史上的惊人成果——中华活胰王”、“攻克糖尿病,震惊世界”、“拯救八千万糖尿病患者”、“中医治愈糖尿病的新贡献”、“神奇藏药,攻克糖尿病”……广告中纷纷宣称:“不需控制饮食”、“不用长期服药”、“基因靶向技术应用研治糖尿病终于取得成功”、“再显国药辉煌”等。然而经记者深入调查,毫无例外,都是假药。

经审查批准的广告中,不应含有以下内容:

1.广告中含有绝对化的语言,如:根治、根除、不反弹、药到病除、国家级、最先进科学、最高技术等用语。

2.广告中含有“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服用1至几个疗程病症全无”等承诺。

3.广告中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医生,为产品的功效作证明和肯定,或者声称该产品被某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或医生等,推荐为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惟一”或“最佳产品”等内容。

4.广告中含有治愈率、有效率以及获奖等内容,广告中有患者来信、感谢信等为产品的功效作证明,声称使用该产品后,病症减轻或痊愈等内容。

5.保健食品广告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例如可以治疗糖尿病、肿瘤等内容。

手段四:会议营销

案例:老刘的老伴有糖尿病,他千方百计地打听治病的方法。碰巧有一天赶上某商家在小区内搞促销,老刘听厂家的人说,他们生产的保健品不仅不会伤肝伤肾,还能降血糖、降血压、调血脂,而且是纯天然、无任何不良反应。只要成为他们的会员,就有机会参加峨眉山特价旅游。

老刘虽然觉得商家的宣传有些不可信,但能去旅游,还是感觉很实惠,就为自己和老伴报了名。在旅途中,厂家的人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地为这些糖尿病患者灌输产品的信息,宣传其“神奇的功效”,还请了几位“专家”助阵。最终,老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买了几盒价格不菲的保健品。老伴连着吃了半年多,也没有出现商家宣传的那些功效。

点评:保健品要有正规的生产、销售许可,不能作超越其实际功效的宣传。有些患者可能希望通过吃保健品,减少用药,但实际上,保健品不具备治疗的作用,对恢复糖尿病几乎没有明显的作用。劝告广大患者不要相信某些“江湖郎中”的宣传。因为主治医生会全面考虑患者的用药和日常调理,患者绝不能指望吃保健品来治病。

手段之五:社区推销

案例:李某是位患糖尿病10年的老病友,最近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而且还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天在自家的小区里,看到有好些人围着两张桌子议论纷纷。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某某“专家”在举办糖尿病义诊。挤进去一看,两位穿白大褂的“中医大夫”正在给大家免费看病。李某听他们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就想请“专家”也给自己看看。

哪知道听了“大夫”的一番话,心立刻凉了半截。“我看你这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再不赶快吃中药就要截肢。不过吃我们配制的纯中药XX一个疗程,就可以把血糖控制住,还能抑制并发症,三个疗程保管根治糖尿病。”尽管李某半信半疑,但还是禁不住“大夫”的劝说,买了三个疗程的“药”。后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效果,有一天早晨还出现了严重低血糖症,幸亏医院抢救及时,保住了一条命。

点评:凡是涉及到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应该是处方药,患者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处方药是不能在社区里推销的。对于个别商家的虚假宣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上当,但也不排除少数没有甄别意识的患者会轻信这种夸大的宣传。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2665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