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查胆功能

besoo2020-01-13  167

导读:一、怎样检查胆功能1. 怎样检查胆功能呢2. 哪些疾病会导致胆功能异常3. 胆功能异常有什么症状二、胆功能不好吃什么好三、胆功能异常要注意什么怎样检查胆功能1、怎样检查胆功能呢1.1、口服胆囊造影法口服胆囊造影起自1924年,主要用…

怎样检查胆功能

文章目录

一、怎样检查胆功能
1. 怎样检查胆功能呢
2. 哪些疾病会导致胆功能异常
3. 胆功能异常有什么症状
二、胆功能不好吃什么好
三、胆功能异常要注意什么

怎样检查胆功能

1、怎样检查胆功能呢

1.1、口服胆囊造影法

口服胆囊造影起自1924年,主要用于胆囊结石的诊断,其通过肝细胞摄取造影剂后排入胆汁,用以检查胆道系统的通畅,间接用于测量胆囊功能。口服胆囊造影检测胆囊功能存在若干不足:具有放射性损伤;准确性较差;目前已淘汰使用。

1.2、 胆道核素扫描法

通过肝细胞摄取同位素排入胆汁,在测量胆汁流速的同时,间接测量胆囊运动。胆道核素扫描法的缺点是:药物具有放射性;检测变异较大;操作复杂。近期研究指出,与超声检测胆囊收缩功能相比,胆道核素扫描所检测的胆囊收缩率较低,对收缩率估计的变异较大,检测所需的时间较长,并且受造影剂充盈胆囊的影响。

1.3、B超三维检测法

分别在空腹及脂餐后测量胆囊的长、宽、高三径,以胆囊空腹容积及餐后容积的动态变化来反映胆囊收缩功能。

2、哪些疾病会导致胆功能异常

2.1、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就是各种胆囊黏膜隆起的一个‘肉疙瘩’,在临床上,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2.2、胆囊结石

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能够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和胆色素的浓度,延缓胆囊排空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结石,如不吃早餐及饮食不规律、长期节食减肥、蔬菜吃的少,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过分吃素等。此外,糖尿病和胆囊胆管的炎症也可能促使胆结石形成。

2.3、胆囊炎

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3、胆功能异常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很多人无任何症状,只是体检时才发现。等出现症状时,多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急性胆囊炎一般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突然发作,痛感强烈,或呈现绞痛样。而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慢性胆囊炎则可能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

持续性右上腹痛伴轻重交替,可放射到肩背部。烧心、嗳气、恶心、呕吐、餐后饱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进食油腻后更加明显。急性发作还伴有发热,黄疸。需注意的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述症状。因此,一些胆石症患者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会有反复反复发作的腹部发胀的症状,而且是一种轻重不一的腹胀,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会有右上腹疼痛的症状,胆囊炎病人的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胆功能不好吃什么好

1、栀子仁粥

将栀子仁碾成细末,用粳米煮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仁末稍煮即成。

这类物质有助于胃肠的蠕动,对肠胃疾病以及便秘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2、清汤冬瓜

老冬瓜削去瓤,削除内面绵软的一层,切成长6厘米、宽4厘米的薄片,每片再分切成齿丝均匀的梳状;豌豆苗洗净备用。把切好的冬瓜逐片放在干淀粉中滚均匀,投入开水中烫熟,捞出经清水冲泡透凉。锅内加高汤烧沸,加入料酒、胡椒粉、盐、味精、冬瓜。烧沸后改小火煨1至2分钟,出锅盛盘前撒入少许的豌豆苗即可。

3、酱炒螺蛳

田螺要放清水中半天,使其吐净泥沙。取锅烧热,入油适量,待油热后放入螺蛳炒片刻,再加入豆瓣酱、姜片、料酒、白糖、味精及少量水。焖烧至螺蛳肉熟,撒上葱花,即可起锅装盘。

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止渴,醒酒的功效,常吃田螺肉,可以滋阴补肾,明目、增强肌肉弹性,使皮肤光滑细嫩,有多种保健功能。

胆功能异常要注意什么

1、少吃油腻食物。胆汁是用来帮助消化脂肪的,所以吃了油腻的食物,就会促使胆汁分泌,胆囊收缩。

2、忌辛辣刺激食物。忌油腻、节五辛是胆病患者的禁忌原则之一。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茶、咖啡、辣椒、芥末、胡椒、花椒等均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分泌物增多,使缩胆囊素增加,导致胆道、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受阻而诱发胆绞痛,所以应禁食上述食品。

3、不能吃酸性食物:醋、杨梅、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可刺激胃及十二指肠分泌胆囊素,从而引起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

4、不能吃太补的食物:许多人生病后,家属及亲友会送来许多补药,认为大病一场必定元气大伤,需要大补。其实“药补不如食补”。大量的补药反而会滋腻碍胃适得其反。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296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