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小儿败血症的症状
1、小儿败血症的症状
首先,平时小儿手足温暖,败血症时小儿手足发冷。如果宝宝患有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察觉的就是新生儿手足发凉,体温在35.5℃以下。
其次,各种反应都不如正常婴儿那样强烈,与健康宝宝不同的是败血症的孩子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似乎不知饥饿,吮乳时间短且无力。
再次,本来新生儿屈肌张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的活动,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败血症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软弱,你拉他的上肢,也无明显的屈曲反应,你松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手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最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反应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总是昏昏欲睡,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惊醒、注视、微笑等。
2、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原因
2.1、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主要的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局限,当细菌从皮肤、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2.2、妈妈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新生儿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2.3、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致新生儿败血症。
2.4、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当有某些局部感染时,未被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展为败血症。
3、什么是小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病原体容易在全身扩散,病情进展较快。
在目前来说,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出生体重较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64‰。病死率13‰-50‰。本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
小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
1、宫内感染
如果母亲在孕期感染了败血症的话,那么细菌会经过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
在分娩过程中,如果生产时间较长,出现难产和胎膜早破等情况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如果吸入了受污染的羊水,会患上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炎症,这些会进一步发展成败血症。另外,在生产过程如果消毒措施没做好,或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都可能让细菌有可乘之机,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造成败血症。
3、产后感染
产后感染是指宝宝出生后,细菌可从宝宝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途径,一般宝宝的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小儿败血症怎么预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对难产及羊水污染严重的新生儿可用抗生素治疗。与新生儿接触的人(包括产母、医护人员等)均应先洗手,这是切断感染途径的重要方法。
2、对高危儿加强监测: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现皮肤化脓感染儿应立即与正常儿隔离,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处理,避免医源性感染。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3094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