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怎么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
1、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
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我们全都给予满足了吗?儿子曾一度吵着要买蜡笔,我由于工作忙,没及时买给他,后来在儿子的“赃物”里就有蜡笔。经了解才知道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画蜡笔画,儿子没有蜡笔,所以才拿别人的。从这件事之后,我开始非常关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儿子闹着要买东西时,我都会耐心询问他购买的理由,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我一定会“慷慨解囊”,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我在拒绝时,也会耐心地与他说理,让他懂得不买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对待。
2、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于是,我对儿子实行“承包责任制”,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
3、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
孩子对于“拿”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渴望,然而当他在这种“拿”的习惯中慢慢成长后,懒惰的习气便已根深蒂固。生活中我有意识教儿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无论他最终做得好不好,我都会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儿子尝到了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后,经常向我“讨”事情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儿子渐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报酬”是快乐且光荣的。
4、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
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一次,我和儿子逛书店,儿子经过千挑万选,决定买《安徒生童话选》,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则紧紧抱住书,生怕丢了。我趁机问他:“不经过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不对?”儿子拼命摇头。我摸摸儿子的脑袋说:“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我们从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儿子点点头。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引导与教育,儿子再没“拿”过任何“赃物”回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拿”的习惯。望着儿子依旧天真可爱的模样,我不禁想到: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爱关怀,用心教育,就一定能还孩子一片纯真的天空。
孩子教育的原则
1、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2、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3、是否有隐藏的困难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4、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5、重视赞扬的作用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教育孩子的禁忌
1、忌不识童心
孩子一般多好奇、好群、好游戏、好野外生活。如果家长对孩子这“四好”视而不见,甚至用不正确的态度对待之,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2、忌作风粗暴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劝犯错误的子女动辄打骂,只能使孩子产生戒备心理,同父母的关系逐沏疏远。
3、忌委屈孩子
不要强迫子女无错认错,如果孩子出于好动机,但因力不能及或别的原因造成了不好的效果,做父母的不能对孩子全盘否定,使孩子伤心。
4、忌不通情理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一时不能满足,也要讲清道理,取得孩子的谅解: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迁就,但要让孩子懂得不能满足的原因,不能不加分析,不予理睬。
5、忌损伤自尊
不要嘲弄孩子的弱点,不该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更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父母间经常吵架,也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使他们产生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