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公民意识_培养宝宝公民意识的方法

besoo2020-01-13  52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如何培养宝宝公民意识呢?想要宝宝在长大之后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爸爸妈妈就应该从小就培养好宝宝的公民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宝宝的公民意识呢?下面小编为你解答。父母应如何培养宝宝的公民意识? 首先要明确,我是要把宝宝培养成合格…

如何培养宝宝公民意识_培养宝宝公民意识的方法

乐雅养生网导读:如何培养宝宝公民意识呢?想要宝宝在长大之后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爸爸妈妈就应该从小就培养好宝宝的公民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宝宝的公民意识呢?下面小编为你解答。

父母应如何培养宝宝的公民意识?

首先要明确,我是要把宝宝培养成合格的中国公民,所以就应该让宝宝意识到,我国公民所做的一切,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依据中国宪法的规定。

我们培养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因此,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应该是公民意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宗旨。一个优秀的公民,无论是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还是战斗英雄,无不以大公无私或公而忘私的精神作为其思想意识的基础。因此,在宝宝中间提倡“心中有他人”应该是小公民的意识观念中的核心。

培养公民意识,固然要宣传公民享受宪法规定中的一切权利,但孩子毕竟还没有取得公民权,他们属于“准公民”。所以,更多的是要对孩子灌输一点公民的义务。公民教育的目标,当然与整个国民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从内容上说,就是德、智、体、美、劳,这是做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条件。

在树立公民意识观念的过程中,不能光唱喜歌,还要向孩子们多讲困难,树立“危机观和紧迫感”。例如,我们不仅要向孩子讲我国地大物博,以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要讲我们有11亿多人口,才16亿亩耕地,而耕地面积还不断在减少;我们不仅要宣传我们日趋小康的生活,还要大讲党提倡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我国将来的公民当中,不应该存在所谓的“败家子”“大少爷”这样的意识观念。因此爸爸妈妈不可以过于地骄纵宝宝。我国将来的公民应该先树立起艰苦创业的志向,忧国忧民意识以及奋发图强的气概。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怎样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呢?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法制意识。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的法制教育,核心是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展开,如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又如举行普法知识学习,开展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分子的引诱,不进营业性网吧,不携带管制刀具进校园,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防止黄、赌、毒的侵害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道德是法律的底线。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崇尚“以德治国”。怎样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意识教育?我觉得首先要从制度入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20字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继后国家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州市也提出了“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学校出台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通过这些制度和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并以此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得失,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道德选择。

学校校长曾说过,“德育常规管理要坚持秩序工程和现代人素质工程,守住底线很重要,守底线,就是打基础。底线守不住,一切无从谈起,底线有两条:一是遵纪守法、做合格学生、合格公民,提升道德水准;二是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提升人生价值。”加强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公德,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两大工程”,建设以“琅琅校园”为主的校园节日活动和体验活动,强化艺术教育,增强文化育人,实现各育的有效融合,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道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必胜的信念,清晰人生的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里要强调的是,教育活动要精心组织,不要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精心设计,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实现校长所说的“有主题、有内容、一项工作多项成果。”

再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规则意识。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社会就是小公民。那么,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公民规则意识?首先是注重课程渗透。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如思品课《遵守交通规则》中“过马路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就是培养学生交通规则意识。又如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就是培养学生守时的规则意识,教育学生遵守时间观念;其次是加强养成教育。比如,初中部的“好习惯工程”,小学部的“81个好习惯”系列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形成自觉的规则意识。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动作需要重复21天,才能初步形成习惯,要坚持90天才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习惯。我们教育孩子,最好的是培养习惯,习惯成自然;第三是讲求方法。学校管理一定要遵循人性化原则,要做到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倾听的方法,学会交往的方法,等等。教育的真正要义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多种方法的主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第四是加强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就是自我控制。我们要让各种规则内化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说到做到,言出必行,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公民独立意识。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人格的独立,培养自由的公民,自主的个人,而不是学生依附于别人。学校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出具有双重人格的学生,没有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那么,学校怎样培养学生“人格的独立”?一是要加强公民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二是我们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树立教育民主意识,学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觉得他们的意见很重要,让他们觉得活得有尊严。“让孩子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道德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崇尚劳动最光荣,参与到道德体验中去,懂得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进而通过劳动成全自己的责任感,接受道德准则,形成道德实践。

当然,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教育过程;况且,也不仅仅是学校就能教育好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心和配合。特别是家庭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在社会上的表现,代表着家庭教养的水平。”因此,只有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念,有效开展家校共建工程,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才能真正培养合格公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3677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