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近年来,教育部和学校也鼓励开展家政、烹饪、手工、园艺和劳动方面的家庭作业,我为这种重新重视劳动的倾向喝彩。
作者:南桥(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和评估工作)
当今社会,儿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乃是普遍现象。不从事任何劳动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自立精神、自理能力,影响以后的工作和家庭关系,甚至会有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
这些年,学生(尤其是女生),家长只顾头脑开发,对身体根本无所谓,甚至认为任何涉及体力的事情,包括家务,完全都是父母、孩子以后的配偶、保姆做的。和小脚妇人时代一样,纯粹是以弱为美了。
近年来,教育部和学校也鼓励开展家政、烹饪、手工、园艺和劳动方面的家庭作业,我为这种重新重视劳动的倾向喝彩,但我觉得,这种教育不应该由学校负责,家长不配合,态度不端正,好逸恶劳、以懒惰为荣,孩子做什么作业都是枉然。
▋美国中产家长眼中的家务训练方法
在美国,很多家教良好的人家,会在孩子不同年龄段,进行与年龄相称的严厉的家务训练。我曾就“你让孩子做家务吗?如何奖惩?”的问题,在Facebook上随机调查了一下我的朋友和同事—— 他们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家庭。我发觉,几乎所有家庭都有鼓励孩子做家务的办法。例如:
Jon(社会学教授):孩子必须在家完成打扫卫生,将垃圾拿出等任务。如果没有完成,我的办法是taking privileges away(下文会再解释)
Martha(小学老师):我们每周让他们做家务,并给一些零花钱。如果没有及时完成,我会不让其玩游戏,拿走其手机等。
Trey(英文系教授):我的孩子还小,还没有到这地步,但是有一本书,叫《别打死那条狗》(Don’t Shoot the Dog),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使用行为心理学的方法,去解决这类问题。
Leah(小学图书馆员):你得看什么方法对你的孩子管用。我的办法是告诉他们,等他们完成了某某工作,大家才可以去做他们喜欢的某些事,如去游泳,逛商店等,这会激励他们的参与,家长也开心。
Cherisse(心理学系教授):我一般不为家务给零花钱,但是我丈夫有时候会。我通常给他们一个时间范围,让其完成某件事,如果不能完成,则不让其参与下一个活动(比如和朋友出去玩耍)。我会把家务的清单明确地列出来,比如房间的收拾、吸尘、卫生间清洁等。我有时间的明确规定,比如是每一周一次还是两周一次,等。
Fran(建筑师):我妈妈过去给钱让我们收拾房子,每个房间明码标价。她给的“工资”不错,不过她也检查我们的工作质量。她有一个家务的账本。我做了事会登记上去。等我要钱的时候,我会从上面去取。不过我们自己的房间收拾,洗自己的衣服,她是不付钱的。我们每周轮流一天做饭。
Jeanene(圣经教授):我告诉孩子,让他们给家里做一些事情,是对他们生活技能的一项训练,不是为了惩罚,也不是为了自己偷懒。
另外我反对通过唠叨的方法来让孩子做事,而是设法让其尝到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比如我问孩子们他们分别喜欢吃什么馅饼,比如大女儿说喜欢吃苹果馅饼,我就让她学着做,这样她自己学会了就不用求人。我设法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感觉这件事他们有控制权。比如我让他们每周都清洁自己的房间,彻底清洁一次,符合我的标准,但是哪一天清洁,还是每一天都清洁,则由他们做主,我不细问。
▋有张有弛,每周有“不做家务日”
很多家庭还列出表格,明确要求。如下是我按照Creative Commons协议从网上找到的家务表格例子:
下面此表是有劳有逸的好例子,比如星期天是“安息日”,这位家长规定“不做家务,不看电视,这是我们侍奉上帝,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让孩子乐意做家务的N种方法
总结下来,这些家庭让孩子做家务的方法包括:
一、给孩子建一个劳动账户。
用家务换零花钱的办法,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完全不可取,关键还是看家长怎么引导。比如我上面说的一些朋友,基本上孩子必须做的事情(保持自己房间整洁),就不给零花钱。而一些特殊项目,比如洗窗户,或是家里“公共场所”的清洁,便与零花钱挂钩。
另外,如Fran说的那样,要想借家务换零钱的办法来鼓励劳动意识,最好不要让孩子要钱的时候才找你要家务,而是设立一个账户,形成一定的延缓效应,这对于理财的训练更好。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小孩可以立刻拿棉花糖,但是如果愿意等上一会儿(比如十五分钟),实验者会给更多的棉花糖,或是其他的奖励。结果跟踪研究发现,愿意等待的孩子,日后无论成绩还是其他方面的人生成效,都远远胜过当初不愿意等待的孩子。建立账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孩的延缓满足的习惯。
二、善用正向巩固和反向巩固。
有些家庭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关联,借此鼓励小孩从事家务活动。比如Leah说的做完了家务才可以去逛商场、游泳,Cherisse说的完成了家务才可以和朋友去玩,属于行为主义说的正向巩固。
而Jon的做法是,孩子不完成某事,就take privileges away,所谓privilege,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并非其权利的东西,比如玩游戏等,如果孩子表现不好,那就没收这些优待。这叫反向巩固,也可以塑造孩子热爱劳动的行为。
三、做家务是“照顾家人”,而不是“差事负担”。
2015年,布朗大学的一份简报中指出,美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人,回到家里感觉道的压力负担远超过工作场所——家务的分担,是很多成人的压力源,也是很多矛盾的触发点。目前,关于家务的一切,有着太多负面的内涵。简报强调,我们得向家务寻找其正面内涵。家长的侧重点,理应把家务劳动,向着“照顾家人”的方向去引导,而不仅仅视其为差事和负担。换言之,让孩子做家务,是让其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也通过分担家人的家务,关心、照顾他们。
这是尽量去利用孩子人性优点来做事,强化他们内心激励。按照这种思路,应该在孩子完成家务之后,感谢、鼓励他们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心和照料。“谢谢你帮妈妈完成了这事!”“你的地拖得好干净!”
千万不要在孩子完成某件事之后,吹毛求疵,说这不好那不好,这会形成一种精神惩罚,让孩子认为不作为可能还简单一些。另外一种内在激励,是尽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务,甚至在做家务的时候打开音乐,让其变成非常快乐的家庭活动。
现在孩子学习负担都很重,再让他们做家务,会不会增加其负担呢?如果父母处理得当,适当的劳动,会让孩子紧张的大脑得到调剂,做做家务出出汗,身体得到锻炼,是他们当下可以获益的。
至于远期收益则更不胜枚举。今年三月,《华尔街日报》上有文章指出,让孩子做家务,对于其学习、情感甚至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家务劳动,尤其是一些复杂家务上,比如烹饪,可开发儿童的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强化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家务也可以拉近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这已经是目前学界的共识。这么好的训练,家长理应趋之若鹜才是,何劳政府部门来接手?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373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