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宝宝便秘_应对宝宝便秘的方法

besoo2020-01-13  80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那你知道如何应对宝宝便秘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学习如何应对宝宝便秘吧!一、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便秘1、正…

如何应对宝宝便秘_应对宝宝便秘的方法

乐雅养生网导读: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那你知道如何应对宝宝便秘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学习如何应对宝宝便秘吧!

一、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便秘

1、正常婴儿粪便是怎样的?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A、母乳喂养儿粪便:

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种样的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而照常增加,不能认为有病。婴儿在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以减少。1周岁以上的小儿大便次数减至一天一次。

B、人工喂养大便:

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多,有明显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则排便次数增加,便质柔软。

C、混合喂养儿粪便:

无论人乳或牛乳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牛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如果没有腹泻,不必停止加辅食,数日以后胃肠习惯了,这种情况随之消失。

对婴幼儿粪便性状的观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况。如果婴儿粪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粪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吃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2、婴儿怎么样算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便秘主要与喂养方式、饮食质量和数量、排便习惯、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腹肌压力、肠道平滑肌的发育和推动力有关。

人工喂养儿较母乳喂养容易便秘,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更多的钙和酪蛋白,而糖和淀粉含量相对减少,食入后容易引起便秘;如进食少,食物中含蛋白质过多,含糖太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肠道吸收而使大便干燥;生活没有规律,对婴儿没有训练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也易引起便秘;有些慢性病症如佝偻病、皮肌炎等导致营养不良也容易引起便秘。年轻的父母必须对此多加注意,及早预防。

宝宝便秘后,往往数天不解大便,有时大便中夹有血丝及粘液(这是由于干燥的粪便擦伤肠粘膜所致),排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可导致外痔及直肠脱垂,多日未排便的宝宝,由于粪便中毒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精神不振和食欲不佳的状况。

排便困难的宝宝排便时会因肛门疼痛而哭闹不安,多日便秘的宝宝还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好、腹胀等症。

二、如何应对宝宝便秘

1、合理搭配饮食

即使1~2岁宝宝也提倡继续母乳喂养,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棕榈酸、低聚糖及较多的益生菌,较少发生便秘。但乳母要合理膳食,适量增加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粗粮摄入,并注意少盐清淡饮食,减少太油、太咸的食物摄入,最好不吃辣及重调料口味的食物。

给宝宝逐渐增加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取,包括蔬菜、水果、以及煮烂的八宝粥、南瓜粥等,还可以进食含有益生菌的酸奶。

2、保证饮水充足

1岁以后的宝宝就要注意逐渐增加水的摄入,最好让宝宝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

3、保证宝宝的活动量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比如爬或扶站,会走的宝宝可以多走走。

4、给宝宝腹部按摩

平素给容易便秘的宝宝做腹部按摩,对防治便秘可起到辅助作用。每天坚持睡觉前在宝宝的小肚肚上轻轻揉搓,具体手法是: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不仅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还有助于促进宝宝消化。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3749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