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其中一个原因就与房颤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不了解、甚至误解有关。……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就是心房颤动,目前已是慢性心脏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纠正房颤,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流到大脑就容易造成脑梗塞即脑中风。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其中一个原因就与房颤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不了解、甚至误解有关。下面就临床上房颤患者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进行说明。
误区1 房颤无需及早诊治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昏倒。
2、增加血栓与中风的危险。房颤时心房丧失了充分有效的射血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形成血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风病人许多是由房颤血栓所致。
3、长期的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另外,房颤往往合并其他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等。因此,房颤患者应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误区2 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症状要好,病情要轻
在房颤早期,患者自觉心慌明显,心跳时快、时慢,症状十分显著。当转为持续性房颤后,因长期对快心率的耐受或持续性房颤心率相对缓慢,上述症状反而好转。这部分患者很容易误认为自己房颤好了很多,忽视了治疗。其实,这部分患者恰恰是最危险、最需要正规治疗的房颤病人。
房颤的发展规律是从阵发性房颤逐步过渡为持续性房颤的,持续性房颤是该疾病的相对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包括心力衰竭、血栓形成,脑中风等。一旦持续性房颤患者到再次出现明显症状时,大都合并了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许多阵发性房颤患者就是一等再等,直至转变为持续性房颤后,又忽略了进一步的治疗。最终,因为严重的偏瘫或气急,才接受正规的治疗,这样预后都非常不理想。其实,房颤的治疗和其他常见疾病相同,都应该及早治疗。在早期阵发性房颤时,若进行正规、系统的抗房颤治疗,特别是房颤的消融治疗,房颤是可以根治的。对于已经转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而言,只要不因为自身症状的好转而忽视了治疗,在产生严重并发症之前,也应及时就医,正规治疗。
误区3 房颤患者阿司匹林抗凝效果与华发林效果相当
房颤中风的危险是正常心律者的5-6倍。是房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事件是房颤治疗中重要的一环。目前预防房颤血栓形成的药物有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两大类。临床上公认华法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而且有研究认为阿司匹林需每日300毫克以上才有效果。房颤患者中采取抗凝治疗的比例较低,大部分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毫克)抗凝治疗。研究显示,房颤的抗凝治疗中,仅2.7%患者服用华发林,37%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由于华发林抗凝治疗需要定期验血监测,限制了其广泛使用,但从预防栓塞角度而言,尤其对高危患者(中风史、高龄并有高血压等),推荐首选华发林抗凝治疗。即使正规口服华发林抗凝治疗,部分房颤患者仍有发生栓塞的风险。近几年随着房颤消融技术的提高,目前的治愈率可达90%,有望无需抗凝药物,从根本上解除房颤患者的栓塞风险。
误区4 老年人房颤导管消融风险高,安全性差
老年人体质较弱,合并慢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不少人认为老年人房颤导管消融风险较高,其实这是对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方式不了解造成的。所谓导管消融其实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操作。只需在局麻下,穿刺静脉,提供血管入径即可,只留有针眼大小的皮肤切口。导管送入心脏对引起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手术需要2小时左右,手术后穿刺部位仅需要沙袋压迫6小时即可,老年人能很好的耐受。
房颤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临床工作中老年人房颤占导管消融房颤80%以上。从国内外大的电生理中心实践来看,消融安全性很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实际上小于1%。我院电生理中心迄今已完成房颤导管消融逾600例,最大年龄为82岁,其中包括了合并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房颤,说明老年人房颤也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导管消融治疗。
误区5 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无需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生率较高。据报道,风心病中合并房颤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当风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后,解除了瓣膜的狭窄,扩大的心房应该回缩,理想的情况是回缩至正常大小。但如患者合并房颤,这些风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后,扩大的心房不但不回缩,而且继续扩大,最后心衰。这样,患者受了开胸手术的痛苦,花了很大费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也须要对房颤进行及时正确处理。最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我院已为近百例这类患者进行了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误区6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房颤不能根治。
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心肌病、甲亢型心脏病、高心病、冠心病等)患者同时并存房颤非常多见。由于抗房颤药物对于这类患者疗效更差,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一旦又发作了房颤,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一下心跳频率。殊不知房颤发作更加重心脏负担,恢复窦性心律对他们尤为重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熟的房颤外科治疗(左心房迷宫术)成功率几乎均在90%以上,提示器质性心脏病不是影响房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是与外科迷宫术理念极为接近的一种介入方法,由于其创伤小、临床根治率高(已经达到80%,二次消融可达到90%)的特点,在我院已经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而药物仅仅是辅助治疗的措施之一。
误区7 房颤患者只能药物治疗
大多数房颤患者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常见的药物为心律平、莫雷西嗪、倍他乐克、地高辛、可达龙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对房颤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经长期观察发现,这些药物的作用是暂时的,达不到根治的目的,而且,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长期服用者。近几年来导管射频消融为房颤的根治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我院自1999年开展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以来,为600余例房颤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特别是2004年引进三维标测系统后,成功率更是极大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近90%,慢性房颤的成功率80%以上。在我院已经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
误区8 快-慢综合征患者只需起搏器治疗
快-慢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快-慢综合征是心跳一会快、一会慢,快的时候为心脏乱跳-房颤,慢时心跳为40-50次/分。这种情况患者会选择安装起搏器,但是患者不知道这种心跳快和心跳慢的关系。如果患者平时心跳不低于55次/分,而且无心跳慢的症状,那么患者出现心跳慢是由心脏乱跳-房颤所引起。如果没有心脏乱跳-房颤,也就没有心跳慢。患者选择安装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跳慢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心脏乱跳-房颤的问题。因此,只有根治心脏乱跳-房颤才是最根本的方法。我院已为数十例这类患者进行了房颤消融术后,根治房颤后起搏器也无须更换。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457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