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脾脏肿大怎么治疗
1、脾脏肿大治疗方法主要是是采用手术切除脾
切除脾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将改变病人的免疫功能,脾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着增加,如凶险性肺炎。对于肝功能差、腹腔积液、低蛋白、呕血等病人应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脾切除。
2、脾脏肿大的诊断
对于脾脏肿大的诊断,首先确定是不是脾大,脾大的程度、质地。第二步了解脾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通过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对脾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器械检查,最后对脾大的原因做出诊断。
3、脾脏肿大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般痞块,用破瘀攻坚消积之品,而肝病痞块则不宜过于攻伐,应以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
湿热未尽者,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泽兰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湿热已清,正气虚者,宜扶正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白芍、郁金、王不留行,丹参等以消痞块。
痞块坚硬因久不化者、在据证用药的基础上,常选用鳖甲、龟板、牡蛎、鸡内金、山楂、夏枯草,穿山甲等软坚消痞。
湿热毒邪蕴于血分者,在清热利湿解毒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生地、藕节、郁金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痰瘀互结者,宜利湿化痰与活血软坚并用,党选用佩兰、茯苓、苡仁、苍术、半夏、泽兰、丹参、佛手、瓦楞子等。
脾脏肿大怎么回事
引起脾脏肿大的原因,以慢性,急性反复发作的感染为多见。急性感染,可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此类脾脏肿大以轻度至中度肿大为主,多数伴有压痛,感染控制后短期内一般可恢复正常。
慢性感染的疾病,包括血吸虫病,感性性心内膜炎,梅毒,结核病等,此类脾肿大可呈中度至重度,质地坚硬,多有久居流行病区史,一般治疗后不易恢复正常,特别是反复发作的感染,可引起脾脏的显着肿大。
当出现脾肿大并伴有其它症状时,要仔细观察后再下结论。如伴有发热时,且热型为长期间歇型或驰张热型,可考虑为急性血吸虫病。如果出现脾脏肿大,伴发热,贫血和出血倾向时,多考虑急生白血病。若伴不规则的周期性发热且淋巴结和肝脏肿大的患者,多考虑为何杰金病。脾肿大伴发黄疸,考虑是否为溶血性贫血或病毒性肝炎。如果同时出现贫血,胸骨后压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时,可能为白血病或造血系统疾病。
乙肝会发生脾脏肿大吗
研究实验表明,脾脏肿大常见于慢性乙肝患者,这是乙肝发病的原因,这一类患者还会表现出肝区疼痛,肝脾质地较硬,此时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极有可能有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的发生。
当乙肝患者的肝脏有纤维化发生,或者恶化成了肝硬化的时候,就会导致脾红髓窦状隙充血及门静脉压升高,一般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等,此时的乙肝患者就会出现脾脏肿大。
如果乙肝脾脏肿大是乙肝引起,还会表现出一些其他的乙肝症状,比如,乏力、食欲不振、恶习、呕吐,严重的腹泻、持续低烧等,还有黄疸以及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现,这都预示着病情加重,肝功能受损严重,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由此可见,乙肝肝脾肿大不容轻视,而乙肝一旦恶化成肝硬化,那么致死率也将大大上升,此时可以先进行常规检查和血液涂片、血清学检查、肝功能试验及其它各项化验,来了解病情,然后积极治疗。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50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