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过去临床上只是将其作为一般的降糖药物来使用,而且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乳酸中毒)有点言过其实。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对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又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使它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身价不断攀升。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也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话,可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物来使用。……
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过去临床上只是将其作为一般的降糖药物来使用,而且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乳酸中毒)有点言过其实。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对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又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使它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身价不断攀升。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也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话,可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物来使用。
2006年,国际上权威的糖尿病专家又进一步指出,糖尿病患者仅仅依靠调整生活方式是不能使血糖达标的,在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的同时应服用二甲双胍。目前,由于二甲双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加上其颇具优势的价格,已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那么,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都具备哪些优势呢?
1、具有优异的降糖效果,并有减肥作用:
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使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降低1~2名。二甲双胍这一作用的机理包括:①它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胰岛素介导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并能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如脑、血细胞、肾、肠道、皮肤等对葡萄糖的利用;②可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肝糖的输出;③可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多年来,二甲双胍一直是身体比较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其降低体重和减肥的疗效已不容置疑。当然,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同样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2、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并能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外,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并能抑制氧化应激状态下的细胞死亡等。该药目前已被证明是糖尿病患者惟一能够控制并发心血管疾病、降低发生大血管并发症几率的口服降糖药物。对于需要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二甲双胍能显著地降低其发生心梗的几率和死亡率。长期随访调查表明,与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肥胖的和非肥胖的),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3、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糖尿病的基础原因之一,也是治疗糖尿病的着力点之一。权威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释放药物不同,它在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同时,还能使其胰岛素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基线水平。这就充分证明了二甲双胍可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正因为如此,糖尿病患者在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时,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4、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二甲双胍经过糖尿病患者半个世纪的应用,已被证明既有效又安全,可谓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过去一些人认为,服用二甲双胍能增加患者乳酸性酸中毒的几率,这种提法并无证据。有学者对有关文献所作的荟萃分析显示,在服用二甲双胍的。3。5万名糖尿病患者中,并未发现过乳酸性酸中毒的病例,而个别报道中提到的服用二甲双胍性酸后出现了乳酸性酸中毒的病例则往往是由于服药者存在服用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如肾功能不全、心衰等)。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大剂量的二甲双胍后可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在患者停药后往往可自行缓解。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也可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但极少引发贫血。另外,在临床上,二甲双胍虽然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但它并不适宜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服用。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服用二甲双胍:①出现糖耐量受损情况;②在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治疗的同时,可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的治疗药物使用,因为它具有减肥、降糖、保护心血管、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多重疗效;③当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疗效欠佳时可同时服用二甲双胍,以提高疗效;④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可服用二甲双胍,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提高治疗的效果;⑤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或将其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此种疗法已被临床证明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并已获得美国和欧洲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可;⑥肾功能正常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岁以上的该病患者其肌酐清除率必须正常)可以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但必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小贴士
二甲双胍的别名:格华止、倍顺、迪化糖锭、甲福明、甲福生、君力达、君士达、立克糖、麦克罗辛、美迪康、双甲胍、双甲脉、泰白、天金、天寿迭、盐酸甲福明等。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553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