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曾被称为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Davies于1952年报道一家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发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间隔高度肥厚,其厚度远远超过左心室游离壁。且心肌细胞粗而短,排列杂乱,细胞间侧向连接丰富称为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1960年后被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在各类心肌病中约占20%,因而称为特发性梗阻性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本病约30%的病例有家族史,可能具有遗传因素。发病时间可从婴幼儿到60多岁,但最常见的是在10~30岁之间,提示可能是先天性畸形,亦可能为后天获得。1960年起Goodwin,Kelly,Morrow,Brockenbrough,Braunwald,Wigle等先后对本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
- 是否医保:暂无
- 发病部位:心脏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检查项目:
冠状动脉造影
心血管造影
胸部平片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
- 治疗率:40%
- 多发人群:最多见的发病年龄为20岁前后。
-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 典型症状:
水冲脉
收缩期杂音
心脏结构异常
劳动后气急
一过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内脏梗阻
心肌灰白而松弛
- 并发症: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小儿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
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5644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