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膳食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形成人口素质遗传、营养、训练三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学者RobertFoge教授的研究证明,北欧工业革命极盛时期经济长期增长的一半以上归因于人群体格发育的巨大变化,他为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营养不是一个简单…
……
膳食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形成人口素质遗传、营养、训练三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学者RobertFoge教授的研究证明,北欧工业革命极盛时期经济长期增长的一半以上归因于人群体格发育的巨大变化,他为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营养不是一个简单的健康问题,而是一个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物供应和人群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营养缺乏依然存在,而引发城市主要死因的慢性病的营养过剩也已“荷枪实弹”向我们冲杀过来。21世纪的经济、技术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整体素质的较量,中国将怎样应对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告急呢?
筹备数月的“中国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高级论坛”,终于在12月5日在北京召开,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主办的这次建国以来第一个公众营养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大学、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各界人士共160余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于广洲、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孟志元也出席了会议。第二天,由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有关人士称这次高层会议吹响了中国营养改善运动号角。
■平均值掩盖下的营养不良
我国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22%人口的伟大奇迹,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带领中华民族基本迈入小康社会也为国际所共睹。截至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肉蛋奶水产品及水果蔬菜消费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国居民每日摄入能量达到2387千卡,蛋白质70.5克,脂肪54.7克,基本达到营养素供给;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12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从1990年的20%下降到2000年的11.4%,生长迟缓患病率从1990年的35%下降到2000年的16%。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成效显著。2000年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1岁。但是中国预防医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所长杨晓光提出要注意平均值下掩盖的贫困地区小儿营养不良的严重性。
我国著名营养学家陈春明教授认为:人群营养不良问题存在贫困农村与一般农村、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她说:1998年至2000年农村儿童的身高不足虽有改善,但低体重率没有变化,贫困农村儿童低体重率则反而增加了2.7%,生长迟缓率仍达30%,贫困农村5岁儿童的身高与城市4岁儿童相近。而西部地区的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都是东部的2倍,1998年至2000年间,东部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了2.7%,西部则基本没变,低体重率反而上升了2.6%。我国近15年来的扶贫计划使贫困人群迅速减少,但目前仍处于贫困的人群困难更大,2000年的贫困户与1995年贫困人群相比,不但热能摄入未改善,膳食中谷类热能比反而达85%,比1995年高7个百分点,说明膳食质量极低。
■潜在饥饿——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威胁
由于我国膳食中植物性食物占主要部分,铁的吸收率极低,仅为3%,因而缺铁性贫血是我国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陈春明教授指出,2000年监测说明城市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12.3%,农村为26.7%。其高峰年龄为6个月,农村6个月的儿童贫血率可达50%。陈教授分析说,孕妇贫血是婴儿贫血的直接原因。1998年监测育龄妇女的贫血率平均是36.6%,城市为27.5%,农村为41.2%。贫血母亲的儿童患贫血的危险是非贫血儿童的1.5到1.7倍。贫血儿童发生急性呼吸道系统感染和腹泻的危险增加,其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是非贫血儿童的1.8到1.9倍。陈教授还指出,维生素A缺乏在我国主要是亚临床表现,虽然夜盲和失明发生不多,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可使儿童死亡率增高。据首都儿科研究所调查,我国维生素A缺乏率大于20%的省区有广西、青海、内蒙古、新疆、贵州五个。其中广西高达42%。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郑晓瑛女士也指出,我国是出生缺陷人口大国,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营养与出生缺陷有着重要因果关系。包括无脑畸形、开放性脊柱裂和脑膨出在内的神经管畸形,是人类常见而又严重的先天畸形,全世界每年有30~40万这样的出生缺陷儿,而我国就占1/4,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而孕早期和孕前期叶酸的补充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还有碘缺乏和锌缺乏的问题。
■亚健康青少年——不易引起重视的群体
轻度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目前已成为我国营养不良青少年中的主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季成叶先生将他们称作“亚健康青少年”。他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学生中营养不良发生率逐步下降,但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仍较高。根据2000年中国城市和中国乡村男女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监测,我国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有:2.88%、5.80%、2.45%、5.30%的轻度营养不良;20.69%、28.06%、24.45%和29.82%的低体重。轻度营养不良和低体重,主要指那些因摄入的热量和蛋白质,相对不能满足身体旺盛生长的需要,以致按身高和体重标准衡量,达不到正常的体重水平。因为这批青少年无论在以往的中国和目前的发展中国家,都占相当大的比重,很少被重视。他们的体格特点是:身高通常在正常水平,但身材细瘦;肺活量、握力等生理机能水平较低;肌力水平低下,无论速度、耐力或肌肉耐力都较差。他们的智力特点是:多数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不受影响,但思维不活跃,创造性思维水平较低;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性差;抗学习疲劳的能力下降,很难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营养不良对智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打击
联合国儿基会曾对青少儿营养不良做过如下形象描述:“有一种成人们视而不见,却到处存在的营养不良。这就是那些看上去最多六七岁,实际上已是十一二岁的儿童;那些坐在阴暗的街头巷尾,双眼无光,甚至懒得用手去挥赶盘旋在头上苍蝇的儿童;那些整日无精打采,不与其他人玩耍的儿童;还有那些坐在课堂里,睁大眼睛,却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记不住的儿童……”“营养不良不仅意味着抗病能力差、骨骼不能正常发育,肌肉不强壮,感觉不灵敏,而且还意味着将终身阻碍在其大脑半球部分由神经细胞联接成的亿万个微神经环路所控制的学习活动……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于小冬讲到,碘缺乏病——降低智商10~12分;蛋白能量(低体重、身高不足)缺乏——降低智商10~15分;缺铁性贫血降低智商5~8分。他说,美国一大学对5400名儿童进行研究,发现铁缺乏导致理解力低下。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季成叶先生认为,青少儿的智力发育受多种遗传和环境影响,在外环境因素中充足合理的营养最重要。从脑发育和代谢角度看,足够的热量和优质蛋白,一定量的脂肪和糖,丰富的钙磷等无机盐,多种维生素,适量的微量元素对智力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营养不良将直接引起脑代谢障碍。
陈春明教授说,营养不良不但使儿童对感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死亡率高,同时也使成年后慢性病危险增高。她采用国际上运用的模型分析我国数据认为,1995年我国9.2%的冠心病、33.9%的糖尿病和11.3%的脑卒中归因于儿童时期的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儿童时期体格发育会影响成年体格,而在这样的成年人群中身高对体能的影响是身高每高1%,劳动生产力增加1.38%。由于儿童时期中度生长迟缓,成年后劳动生产力可减少2%~6%,重度生长迟缓,成年劳动生产力减少2%~9%。铁缺乏可造成成年劳动生产率减少5%~17%。由于儿童时期各种营养不良智力损失带来的成年时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蛋白质热能缺乏造成10%损失,铁缺乏造成4%损失,碘缺乏造成10%损失。因此因儿童时期营养不良带来的经济损失1995年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16%。而有关经济专家认为,营养不良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形成恶性循环,降低经济发展水平,如营养不良导致贫困增加,贫困增加降低经济发展水平;营养不良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必然降低经济发展水平;营养不良还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能力不足,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将降低生产能力,从而降低经济发展水平。
■营养失衡——另一种营养不良
在中国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营养不良症状——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国内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城市以及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
陈春明教授提供了10年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资料:肉类和食油消费持续上升,只在近两年来石油消费在城市居民中增幅渐缓,但城市膳食脂肪热能比已接近WHO推荐水平的高限(30%),有的大城市甚至超过了高限,达到32%。由于大城市居民肉和油的消费加大,谷类消费在城市居民中持续下降,其热能比可低至50%以下。陈教授认为,谷类消费的减少使膳食脂肪密度增高,易于造成热能摄入增加,这是营养失衡的关键。
由于膳食结构的失衡,体力活动的大大减少,慢性病危险日益增强,国外专家以我国资料分析,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归因于膳食因素者可达21%~25%。如以体质指数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的切点,我国成人超重与肥胖人群约占成人的30%和12%。儿童肥胖日益增加,1988!1996年间,0~7岁儿童的单纯性肥胖年增长率为9.1%,达到了2.0%。1999年上海6~14岁儿童的肥胖率为10.3%,超重率为26.7%,6~12岁是高峰阶段。医学专家已经证实,超重和肥胖的影响是终生的,不但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同时是胆结石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和骨关节炎有联系。超重和子宫癌有正比关系,有较高身体体重指数的人无论男女其死亡率都会上升。
■我国正处于膳食结构的关键时期
世界卫生组织对52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世界各国膳食模式与国民经济总产值(GNP)呈明显相关,并直接影响健康状况。研究发现,人均GNP在1000~2000美元之间,心血管病死亡率骤增,在2000~4000美元时肿瘤死亡率陡增,并发现发展中国家只要达到中等发展水平,便可出现上述现象。而我国目前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专家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然倾向于选择过多的动物食品和“精细”食物。肉类、食用油摄入持续上升、谷类消费持续下降,这种膳食消费取向和消费结构对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商品流通等带来系列影响。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合理营养政策,适时引导食物消费,则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并保证人民生活在随收入增加而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其膳食结构与我国的资源状况和食物生产能力相适应,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西部开发战略,为贫困地区营养改善提供了机遇。我国101个贫困县营养改善结果发现,通过营养指导,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庭院和校园经济,促进食物生产和营养改善,有效降低营养不良发病率。今年卫生部与国家粮食局正在开展试点,通过退耕还林区发放的面粉中强化营养素的办法,改善西部地区的营养状况。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太完善,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非法利益的破坏食物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瘦肉精”、“毒大米”、“注水猪肉”、“激素西红柿”,这些有害物质和有害添加剂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素,对改善我国人民营养状况造成威胁。因此营养改善运动与国民经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商业流通、扶贫、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密切相关,需要各部门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604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