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即不会引起血糖迅速或过度升高的食物)也有助于血糖达标。由于一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会因人而异,所以为了弄清楚某种食物对您的血糖究竟有怎样的升高作用,您有必要多测几次血糖来进行比较……
糖尿病患者当发生高血糖时,通过下面的七种方法控制血糖:
1、下顿饭少吃点儿、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由于对于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需让自己的体重减轻5~10%,就能够显着地改善血糖情况。所以,只要适当地减少热量摄入,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一般的经验是:减少15克碳水化合物(约相当于50克米饭或30克馒头、150克苹果或梨、400毫升牛奶或300毫升无糖酸奶)大约可以使血糖降低1.7mmol/L。比方说,如果您在吃饭前测的血糖值是10.0mmol/L,那么您可以在吃饭时少吃一两米饭并少喝一杯奶,这样就可以使您的血糖值接近6.6mmol/L。不过,由于每个人对这种调整的反应都各不相同,所以这只是给大家进行饮食调整时提供了一个大概的依据标准。
另外,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即不会引起血糖迅速或过度升高的食物)也有助于血糖达标。由于一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会因人而异,所以为了弄清楚某种食物对您的血糖究竟有怎样的升高作用,您有必要多测几次血糖来进行比较。例如,如果您想知道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燕麦片和全麦饼干对血糖的影响情况,就要分别检测进食这两种食物前和进食后两小时的血糖值,然后比较两者升高血糖的能力。
2、增加活动量或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3、调整用药(增加药量、增加服药次数或加用另一种降糖药)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但是当这些做法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水平时,就提示我们有必要调整用药了。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地、更有效地治疗高血糖。如果您正在接受小剂量的口服药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增加剂量或是让您把本来一天吃一次的药分为早一次晚一次来服用,如果药量已经很大了,医生就可能会给您另外增加一种降糖药物。
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这类患者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增加每天的注射次数并不就一定意味着您的病情恶化。这样做是为了让您能够根据血糖及饮食活动情况更灵活地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一般的经验(注意:胰岛素的调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是:一个单位的普通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1.7mmol/L。例如,如果餐前血糖是10.7mmol/L,那么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3个单位的胰岛素,就可以让血糖降至5.6mmol/L左右。但是,需要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这一规律不适用于经常运动的患者(由于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的需求量会减少)和生病中的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加强,将需要更多的胰岛素)。血糖过高时,胰岛素的效力也将会被显着削弱。
4、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放松运动(如深呼吸、配合着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等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5、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如感冒、感染等)感冒、感染等问题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增多,这将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尽管这种变化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却不利于您的血糖控制。因此,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您的胃口不好,吃的较少,仍然需要继续用药来控制血糖,有时甚至还需要增加药物的用量。在患病期间,具体该怎样办,您需要去征求医生的建议。
6、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及进行其他检测血糖超过了医生为您制定的血糖范围时,您就需要每两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血糖降至正常为止。这样做可以帮助您调整治疗来更快地将血糖降至正常。不要等到下顿饭前或去看医生时再测,那样将会延误治疗。此外,通过血糖监测还可以了解您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当血糖超过了13.9mmol/L的时候,您还需要做酮体的检测(用试纸查尿酮或扎手指来测血酮)。如果发现了酮体,应该每一小时测一次,直至酮体消失。
7、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不论是否患有糖尿病)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水、饮料、汤等)。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具体细节应该去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高血糖,最重要的策略就是预防。通过良好的自我血糖监测一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如果您已经清楚了饮食、运动及药物对您的血糖的影响情况,规划起一天的生活来就会更加容易,也就可以更好地避免血糖的过度波动。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633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