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血凝试验(IHA)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的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拉聚在一起,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
- 检查部位:血液血管
- 科室:血
- 空腹检查:否
- 禁忌人群:
- 参考价格:
间接血凝法——检查细节、注意事项、步骤、结果解读
间接血凝法——检查项目的不适宜人群:
暂无内容
间接血凝法——检查项目的注意细节:
暂无相关资料
间接血凝法——检查项目的一般步骤:
载体
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家兔、鸡的红细胞及O凝型人红细胞。新鲜红细胞能吸附多糖类抗原,但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较差。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脆、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d。为此一般在致敏前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类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红细胞经醛化后体积略有增大,两面突起呈圆盘状。醛化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血凝反应的效果基本上与新鲜红细胞相似。如用两种不同醛类处理效果更佳。也可先用戊二醛,再用鞣酸处理。醛化红细胞能耐60C的加热,并可反复冻融不破碎,在4℃环境中可保存3—6个月,在一20℃的环境中可保存1年以上。
致敏
致敏用的抗原或抗体要求纯度高,并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用蛋白质致敏红在低pH,低离子浓度下,用醛化红细胞直接吸附即可。间接法则需用耦联剂将蛋白质结合到红细胞上。常用耦联剂为双耦氮联苯胺(bis-diazotizedbenzidine,BDB)和氯化铬。前者通过共价键,后者通过金属阳离子静电作用使蛋白质与红细胞表面结合而达到致敏的目
血凝试验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一般为1:64,同时设不含标本的稀释液对照孔。在含稀释标本1滴的板孔(或试管)中,加入0.5%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充分混匀,置室温1~2h,即可观察结果。凡红细胞沉积于孔底,集中呈1圆点的为不凝集(一)。如红细胞凝集,则分布于孔底周围。根据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以抖凝集的孔为滴度终点。
间接血凝法——检查项目结果解读:
载体
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家兔、鸡的红细胞及O凝型人红细胞。新鲜红细胞能吸附多糖类抗原,但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较差。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脆、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d。为此一般在致敏前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类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红细胞经醛化后体积略有增大,两面突起呈圆盘状。醛化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血凝反应的效果基本上与新鲜红细胞相似。如用两种不同醛类处理效果更佳。也可先用戊二醛,再用鞣酸处理。醛化红细胞能耐60C的加热,并可反复冻融不破碎,在4℃环境中可保存3—6个月,在一20℃的环境中可保存1年以上。
致敏
致敏用的抗原或抗体要求纯度高,并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用蛋白质致敏红在低pH,低离子浓度下,用醛化红细胞直接吸附即可。间接法则需用耦联剂将蛋白质结合到红细胞上。常用耦联剂为双耦氮联苯胺(bis-diazotizedbenzidine,BDB)和氯化铬。前者通过共价键,后者通过金属阳离子静电作用使蛋白质与红细胞表面结合而达到致敏的目
血凝试验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一般为1:64,同时设不含标本的稀释液对照孔。在含稀释标本1滴的板孔(或试管)中,加入0.5%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充分混匀,置室温1~2h,即可观察结果。凡红细胞沉积于孔底,集中呈1圆点的为不凝集(一)。如红细胞凝集,则分布于孔底周围。根据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以抖凝集的孔为滴度终点。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6348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