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30岁的白领小璐拿到乳腺B超检查报告,看到上面写着“乳腺增生”、“囊性病变”、“低回声结节”时,顿时感到一阵心慌:“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乳腺癌?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动手术切除?”……
●绝大部分的乳腺囊性增生症不需治疗,只要调整好生活方式,不生气、不熬夜、多运动,一般症状会渐渐消失
●如果乳腺结节没有恶性证据,则不需要切除,应定期随访检查
30岁的白领小璐拿到乳腺B超检查报告,看到上面写着“乳腺增生”、“囊性病变”、“低回声结节”时,顿时感到一阵心慌:“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乳腺癌?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动手术切除?”
对此,专家表示,临床上像小璐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由于B超检查结果不像钼靶X射线那样有分级标准,而是文字表述,因此,一些“过度诊断”的错误用语常常导致患者“过度治疗”。临床上,把“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变联系在一起甚至引导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查出“结节”就立即“一刀切”,这些做法并不少见。专家提醒,如B超报告结果显示“低回声结节”或“占位病变”,建议复查。
B超检查没有分级标准
南方医院乳腺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叶长生教授介绍,目前乳腺癌的检查手段包括B超、钼靶X射线、MR等方法。其中,钼靶X射线是目前诊断乳腺癌的首选和“金标准”,对乳腺癌的检出率达到80%以上,而B超则是40%~60%。若两者相结合,漏诊和误诊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据介绍,B超对较瘦、组织致密的人群检出效果较好,因此更适合亚洲人,花费也相对较低且不难受;而钼靶X射线则对脂肪型人群更加有效。“但和钼靶X射线相比,B超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没有分级标准。”B超体检报告中常出现这样的文字表述:乳腺增生、囊性病变、囊肿、低回声结节、占位病变。“这些表述对患者而言并非都是有意义的,不能以之作为乳腺癌的判断和治疗依据。” 叶长生说。
囊性增生≠乳腺癌变
叶长生称,比如“乳腺增生”和“囊性病变”的表述十分可疑,“不应该把所谓‘增生’和乳腺的癌症病变联系在一起。医学上并不承认影像学上的‘增生’,只承认病理学上的‘增生’,也就是对乳腺进行切片活检的检查。”他说,所谓的“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的常见良性病变。它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机体对内分泌不平衡所起的生理性反应,是乳腺正常结构的错乱。患者通常在经前感到乳房疼痛。
“不应该把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的癌症病变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乳腺囊性增生症不需要治疗,只要调整好生活方式,做到不生气、不熬夜、多运动,一般症状会渐渐消失。当然,如果疼痛厉害,则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
此外,他提到,一些检查结果会把一般“乳腺囊肿”写成“乳腺囊性病变”,让患者认为非要治疗不可,这不仅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加重了医疗费用。
并非所有结节都要切
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出现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一种非肿瘤疾病。“但临床上,一发现有结节就立即切除,这种情况很普遍。”叶长生指出,这不仅破坏乳腺结构,还为日后判断是否出现肿瘤增加了困难。
“如果检查结果出现‘低回声结节’、‘占位病变’的结果,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复查。”叶长生说,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血供、边缘是否清晰等情况,判断结节是否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如果判断有15%以上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则不反对手术;如果发展为肿瘤的可能性在25%以上,则强烈建议手术。
“如果结节检查没有恶性证据,则不需要切除,应定期随访检查,20多岁的每年复查1次,35岁以上每半年复查一次,50岁以上复查频率要更高些,要预防特殊类型癌症的出现。”叶长生说。
35岁以上应每年检查1次
叶长生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1次B超检查;35岁以上女性在此基础上增加钼靶X射线检查,每1~2年检查1次;50岁以上女性两者检查的频率应稍高一些。
此外,叶长生提醒,心态很重要,都市女性要学会释放过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在食品和饮水安全方面也要注意,避免摄入雌激素含量过高的食物,不要饮用受重金属污染的水。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8372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