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交依赖症”离你有多远?(2)

besoo2020-01-13  131

导读:绝大多数人不会得“虚拟社交依赖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信息工具,利用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看房价、浏览新闻、玩游戏,这些都是正常的行为。有关媒体大肆报道“虚拟社交依赖症在都市泛滥”,其实并没有如此夸张。心理…

“虚拟社交依赖症”离你有多远?(2)

绝大多数人不会得“虚拟社交依赖症”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信息工具,利用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看房价、浏览新闻、玩游戏,这些都是正常的行为。有关媒体大肆报道“虚拟社交依赖症在都市泛滥”,其实并没有如此夸张。

心理科专家何日辉副主任说:“从‘虚拟社交依赖症’这个词汇的本义来看,‘虚拟社交依赖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原因是它已经属于精神心理疾病中的神经症范畴。”

究竟哪些人群容易得“虚拟社交依赖症”?其实,目前绝大多数沉迷于网络社交尤其是社交网站(SNS)的人群仍然还是以公司或企业的白领为主,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够“虚拟社交依赖症”的标准,因为沉迷于社交网站而导致社会功能丧失如丢掉工作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只能说是沉迷于社交网站,或者说对虚拟社交有所依赖而已,还远远达不到神经症的地步,所以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自己会得虚拟社交依赖症。

另外,从现实来看,目前社交网站引发的虚拟社交已经慢慢归于平静期,许多人沉迷于这种虚拟社交只是一种好奇心驱使或者压力的宣泄而已,这种沉迷也往往只是持续一段时间,一般会通过自我觉醒和调节而再次融入现实社会的交往。

“虚拟社交依赖症”要防患于未然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有4.2亿网民,有谁敢保证自己不会得“虚拟社交依赖症”?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我们在利用网络的同时,也要小心避免网络带来的危害。

如何避免自己得“虚拟社交依赖症”或有此倾向呢,心理科专家何日辉副主任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自我检测,看自己是否属于“虚拟社交依赖症”。

不能盲目地相信媒体报道,不要随便的给自己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而且也会引发不必要的压力和恐慌。

如果觉得自己只是沉迷于社交网站,就要提高警惕,多外出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避免进一步的沉迷,如果发现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建议尽快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精神科医生和心理科医生是有区别的,有了心理问题不要害怕,不要误以为自己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

其次,参照上述所讲得“虚拟社交依赖症”的三个条件,如果自己符合,建议去专业的机构,最好是到心理科进行治疗。

再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迷恋社交网站,有如染上赌瘾,用术语来说,就是“虚拟社交依赖症”。在这种“痴迷”与“疯魔”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需求,如交友、集体游戏、释放压力等。参与者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无疑会大大弥补现实生活中朋友越来越少、聚会越来越难的缺憾。

社交网站所培植的自恋、自尊、乐趣是虚幻的,它容易挫败人们处理现实的能力,进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闭。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

避免“虚拟社交依赖症”的最好方法是用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建立现实社会中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包括父母亲戚在内。

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交往,可以满足安全感、成就感、被尊重、被认可等心理需要,提高自我接纳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虚拟社交依赖症”的发生。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0916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