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常喝中药好吗
1、常喝中药好吗
不好。
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能长期服用。
《神农本草经》中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对人体有益,一般具有补益作用且要性平和,可长期服用,以益寿延年;中,下之品则具有一定的毒性(中医上副作用的称法),用于攻除病痛,病除即止,不可多用。
2、如何正确的服用中药
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那么该如何避免中药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呢?首先一定要按量食用中药,切勿为了追求药效,猛烈服用药物,这是服用中药的一大忌讳,其次要学会分阶段服用中药,在午饭之前服用中药是最佳的服用时间,有很多不懂得人群选择在晚饭后食用中药,这样不但发挥不了中药的药效,反而会造成肝脏的负担,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中药一个月的时候需停药几天后才继续用药,这是为了给人体一个缓冲的时间段,以免人体对药物产生抗体。
3、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3.1、清晨
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3.2、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
3.3、午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11点,午时:即上午11~午后1点),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3.4、睡前
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3.5、隔夜
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喝完中药不能吃什么
1、发物类: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
2、生冷类: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
3、辛辣类: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
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4、鱼腥类: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5、油腻类: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脾胃虚的病人,更应少食该类食物。
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
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